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北京
北京
北京市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10-07-30 14: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0-07-30
  目前困扰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才队伍的短缺,而文化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将有效缓解这一难题。北京市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是在总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目的是发挥首都人才资源优势,科学调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较高艺术素养的文化志愿者,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机制,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水平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使文化志愿者成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重要基础和补充。

  该体系自2008年开始建设以来,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为龙头,全市各区县分中心为基础的全市性文化志愿者队伍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广泛吸纳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志愿服务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前不久,北京市文化志愿者体系建设作为服务项目获得了群星奖。

  组建专门机构,初步建立全市性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根据《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群艺馆)在2008年11月成立了文化志愿者部,开始了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2009年,经京编办批准,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承担文化志愿者的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北京基本形成了全市性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全市各区县均提出申报成立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分中心,目前,18个分中心已经挂牌并开展工作,密云分中心还率先建立了第三级服务机构,即在县相关委办局和乡镇设立了32个服务站,并按照服务门类设立了8支文化志愿服务队。

  形成管理制度,开展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理论探讨。为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科学、规范开展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和工作制度,两年来,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经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与有关机构交流等渠道,形成了《北京文化志愿招募管理办法》、《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工作三年规划》(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具有符合公共文化服务和志愿服务规律的规范性文件。

  重点开展、指导扶持一批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在文化志愿者队伍初步建立后,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发动、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各项活动中,直接参与国庆游行、游园、联欢晚会和阅兵服务保障等一系列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9年4月至10月,北京文化志愿者共进行了52个项目的服务,包含艺术培训辅导、艺术演出、大型活动保障、展览展示等类别,参与服务的文化志愿者达12530人次,35万人次享受到了文化志愿服务。

  2009年、2010年,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先后举办了两届文化志愿者“送福下乡”活动,2009年春节前夕,150名书法志愿者到延庆、顺义、大兴、平谷、怀柔、密云等北京部分远郊区县的近40个行政村,现场书写春联、“福”字,受到群众的欢迎。2009年末,全市11个区县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积极响应并参与此项活动,共有900余人次的文化志愿者通过送春联、放电影、举办联欢会、文艺表演、灯会、民间手工艺展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北京偏远地区、敬老院、康复中心、收容教育所、特殊学校、残疾人及40余个乡镇村进行了文化服务。

  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文化志愿服务的水平。2009年5月,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举办了全市文化志愿者工作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志愿精神”“公共文化与志愿服务”等进行辅导讲座,全市各区县文化馆馆长、书记及工作具体负责人70余人参加培训班。2009年11月,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组织基层服务人员参加了文化志愿项目带头人培训,63人参加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各区县分中心也结合服务内容开展了专门培训。为加强培训工作,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还专门组织编写了文化志愿培训教材、培训手册。

  搭建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和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及时、共享的交互式网络管理机制。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中志愿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有关要求,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文化志愿者信息服务平台,并注册文化志愿者信息数据库和网站,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北京文化志愿者服务与管理体系今后将重点推进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一是围绕农村文化建设,将文化志愿者服务纳入“三下乡”长效机制建设,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二是围绕社区开发服务项目,实现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经常化、有效性,尤其突出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帮扶服务;三是围绕扶危济困开展活动,如开展打工子弟学校艺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文化支持服务活动等;四是针对大型活动、公益性文化设施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文化志愿服务。此外,将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达到“注册文化志愿者总数不少于2万人”“文化志愿者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0小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