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组建专门机构,初步建立全市性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根据《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群艺馆)在2008年11月成立了文化志愿者部,开始了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2009年,经京编办批准,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承担文化志愿者的服务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北京基本形成了全市性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已发展了8300余名文化志愿者及10个志愿者团队,共开展了72个服务项目,包含艺术培训辅导、艺术演出、艺术讲座、笔会、大型活动保障、合唱指挥、展览展示等七大类,近4万人次参与文化志愿服务,近200万名各界群众享受服务成果。
重点开展、指导扶持一批文化志愿服务项目。除了常规的志愿服务,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十分注重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培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9年到2011年,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先后举办了3届文化志愿者“送福下乡”活动,仅2011年春节期间,就有3000余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到社区、乡镇,开展了百余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共送出春联2.4万余对、“福”字1.8万余幅、剪纸2.1万余幅、十字绣近3000幅,举办演出、讲座等其他文化活动50余场,近10万百姓享受到了“送福到家”志愿服务成果。
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北京志愿团系列文化活动中,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在北京市文化局的指导下,从策划、筹备到实施,历时4个月的时间,赴疆开展了“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大舞台”“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大展台”系列活动,服务团一行50多人,为新疆各族群众带去歌舞、杂技等丰富的节目以及“这里是北京”图片展,这也是北京市文化志愿者首次在异地实施志愿服务。
2010年,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与各分中心负责人签订了《北京文化志愿者示范品牌项目委托书》,重点扶持推出了4个示范性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包括密云县的“暖心工程”、怀柔区的“基层文化辅导站”、延庆县的“六走进”工程和房山区的“5285工程”。
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文化志愿服务的水平。2009年5月,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举办了全市文化志愿者工作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志愿精神”“公共文化与志愿服务”等做了辅导讲座;2009年11月,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组织基层服务人员参与了志愿者联合会、联合国公益项目办公室“春芽计划”合作举办的文化志愿项目带头人培训。
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对北京文化志愿者培训师的培训工作于2010年5月至11月分期进行,此外,还结合各区县分中心的工作,开展专门的培训。为加强培训工作,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专门组织编写了文化志愿培训教材、培训手册。各区县文化志愿分中心也分别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近5000名文化志愿者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志愿者的素质。
搭建信息平台,形成及时、共享的交互式网络管理机制。
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牵头建立了文化志愿者信息服务平台,文化志愿者信息数据库和网站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及时发布信息、加强成员联系、展现本市文化志愿者风采和志愿服务工作实绩的阵地。
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将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文化志愿者管理网络,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力争在3年内,注册文化志愿者总数不少于2万人,文化志愿者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0小时。同时将不断扩大和增添文化志愿服务内容,拟在全市开展北京文化志愿者“城市文化志愿艺站”服务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志愿服务新品牌。另外,他们将逐步建立文化志愿者保障机制,以激励并吸收更多的文化艺术人才投身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