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据初步统计,北京市今年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了30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要包括展演展示、设计大赛、成果展览、专场演出等形式的活动,参与人数13万余人。
6月9日至12日,由北京市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河北省廊坊市举办。此次联展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内容包括非遗精品演出、精品展、融入生活展、传习体验、文创科技展、美食品鉴、保护成果展、摄影展、非遗小舞台等13个板块,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展演、经验交流和互动体验活动,充分展示京津冀三地非遗保护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为筹备好这次联展,北京市文化局积极组织各区和传承人精挑细选出具有代表性、适宜互动的非遗项目参展,让北京展区彰显出京味儿浓郁、品类丰富、技艺精湛的特点,代表了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整体风貌。在6月8日晚举办的“多彩非遗·美丽京津冀”精品演出中,京津冀三地选送的非遗节目惊艳亮相。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带来的《走雪山》演唱梆韵十足;北京市曲剧团带来的京韵大鼓《闹江州》让廊坊百姓一睹京味儿文化的魅力;北京市门头沟区京西太平鼓民间艺术团的《鼓舞太平》上演了一幅风趣惬意的田园生活景象,为观众送上喜庆吉祥的美好祝愿。6月9日,第三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正式拉开帷幕。在“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展”区,74件鲜活的非遗作品让人啧啧称赞、大开眼界;京津冀传统工艺精品展上,来自北京的非遗项目景泰蓝、地毯织造、面人郎、北京绢花、通州骨雕、千层底手工布鞋等10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带来了各自的看家作品,凸显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
6月10日,由北京市文化局指导,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民间瑰宝·魅力之都”2017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尚创意设计大赛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雅集传艺荟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于6月10日至11月10日期间举办,为期5个月,将携手各区文化委员会,通过整合全市代表性传承人、公益展示平台资源,扩大宣传力度,号召更多非遗“创客”、文创企业等社会优质资源关注、参与此项活动。采取社会公开征集方式,凡企事业单位、院校、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工艺美术师、手工艺制作者、学生等均可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参赛。大赛以“100天,让非遗融入时尚生活”为理念,包含2017北京非遗时尚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非遗的前世今生主题展、非遗短片展映、一米之内非遗体验行动、大赛评选、大赛成果展览等主要内容,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兴传统手工艺、非遗融入百姓生活不断践行。
此外,各区也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丰富首都市民的文化生活。“手心相传 创新发展”——东城区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于6月10日在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举办。活动包括“故宫匠人”培养活动推介、“非遗故事”非遗口袋书发布仪式、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等内容,展示非遗保护工作成果的同时,让人们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进社区宣传展示活动于6月2日至6月3日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举办。活动通过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现场教学、学生向非遗传承人现场拜师、发放非遗进校园宣传手册、观看非遗进校园宣传片等环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盛世舞太平”京津冀太平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于6月9日在门头沟区永定楼广场举办。此次邀请京津冀三地10余支太平鼓代表队参加展演,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平台,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去了解非遗、关注非遗、喜爱非遗。(来源:北京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