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北京
北京
北京冬残奥会:处处“无碍”满满爱
发布时间:2022-03-04 09: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3-04

   

  参演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演员中,有很多是残疾人。(受访者供图) 

  冬奥激情余温未尽,残奥大幕已经拉开。仅用44小时,冬奥会迅速转换至冬残奥会,北京、延庆、张家口的冬残奥村也已于2月25日正式开放,迎接各国代表团入住。从这里出发,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将怀揣梦想奋力拼搏,在“双奥之城”尽显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奏响震撼人心的生命赞歌。

  随处可见的残奥标识、完备的无障碍设施、智能的翻译服务、助残专项志愿者……冬残奥会赛场内外,人性化的办赛服务理念深入每个环节,安全、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残疾人运动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走进冬残奥村,走廊和室内的地面使用了防滑材料,卧室窗户把手、电源插座、开关面板、救助呼叫按钮都降低了高度,在餐台上增加了流食搅拌器、盲文菜单,各功能用房之间的运行路线都建成无障碍运行路线,在运动员休息室的就餐区域,饮料柜的每一层都摆着各种不同的饮品,方便大家在适合自己的高度取用饮料……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关怀、智慧化管理,无障碍环境让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运动场上,类似的人性化设计也有很多。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在规划建设之初,该场地就坚持“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共设置永久、临时无障碍坡道11个,无障碍电梯23部,无障碍卫生间33个,为坐姿运动员提供专用设施,在竞速赛道设置总长度980米的拖牵,在竞技结束区设置一条长度115米、净宽1.2米的魔毯,方便坐姿运动员在休息室、赛道和训练道之间连接移动。

  从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技术指标图册》,到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通用知识培训,再到邀请残疾人体验员到场馆建言献策……想运动员之所想、办运动员之所需,一系列务实举措促进硬件设施、赛事运行、服务保障等不断优化升级,为营造冬残奥村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无障碍设施按照“高标准、零误差”的硬性要求进行建设。

  据了解,北京市自2019年至今,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

  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社区环境、信息交流等都更加便利,公共服务更是贴心。公园景区、宾馆饭店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无障碍设施进一步普及;北京市的市、区、街乡三级政务大厅,二、三级医院,一、二类公共厕所全面实现无障碍化;大中型商超无障碍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学校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软性服务实现全覆盖;银行无障碍设施、服务持续优化。

  北京市还把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维护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处置占用、闲置无障碍设施问题23.47万个;建立无障碍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对有关问题及其解决进行常态化上账销账。另有2000名专业监督员活跃在一线,以体验查问题、以监督促整改,参与无障碍改造的事前评估、事中指导、事后验收。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无障碍通道(受访者供图)

  早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就已经会同多个部门,对所有涉及残疾人运动员的流线、可能会用到无障碍设施的房间的各种细节逐一进行了多轮核查,并进行了冬残奥的测试赛,确保各项设施达标。 

  目前,北京的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已经达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一方面,北京对108个涉奥场所及周边区域进行多轮“体检”。采取“一馆一案、挂账督办”的方式,推动无障碍设施实现由点及线到面,8个竞赛场馆、2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注重细节设计,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留给轮椅使用者,更衣室、卫生间、无障碍客房“全坡化”“全圆角”“全低位”。

  另一方面,科技助力冬奥。智能化手段多点开花,手机APP提供无障碍线路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已投入使用。八达岭高铁站斜拉箱式无障碍电梯落差达80余米,成为国内首创。冬残奥村的灯具、空调、窗帘使用实现自主控制;感应传感系统、语音提示系统等满足残疾人运动员使用需求,彰显“北京温度”。  


 冬奥完全无障碍客房(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