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北京
北京
京津冀三地共传非遗韵
发布时间:2025-04-09 10: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5-04-09
  清明假期,京津冀三地举办非遗主题活动,赋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丰富了市民、游客的假期生活。
  4月4日,北京陶然亭公园举办第十届海棠春花文化节,现场设置了非遗市集,汇聚了北京刻瓷、景泰蓝、北京绢人、金氏风筝等西城区非遗项目,以及来自天津市和平区、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武乡县的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西城区海棠春花文化节系列活动首次实现京津冀联动,除了邀请京外项目到西城,也将西城的非遗项目送到天津,实现了“文化交流,相互赋能”“旅游推介,相互引流”。
  “菜百的国潮文创产品不仅亮相北京的清明陶然诗会,还参加了天津市五大道海棠花节。作为西城区老字号品牌,我们很高兴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菜百股份工作人员介绍,其自主研发的“东方花园”主题特色商品以及与天坛、北海公园、颐和园等联名设计研发的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4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北博物院等承办的2025年“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系列活动之“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办。活动现场,阜城剪纸、固安风车、雄安香面儿荷包等非遗项目一一亮相,吸引众多观众现场体验。
  传承人尤金水历时8个月创作的阜城剪纸《清明上河图》,将传统剪纸与传世名画完美融合,呈现长达8米的精美图卷。在固安风车展示体验区,传承人王克学手把手教大家制作风车,吸引很多小朋友参与。雄安香面儿荷包传承人王勇强一边为大家讲解香面儿荷包制作的工序和特色,一边表演相关传统吆喝、小曲儿。
  4月4日至6日,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等联合主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活动在热闹繁华的金街举办。活动邀请了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6项非遗项目,如北京的料器、兔儿爷、果脯蜜饯、彩塑京剧脸谱、毛猴等,河北的定瓷烧制、正定绳编等,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老美华传统制鞋等。
  在定瓷展位上,精美的定瓷传统花瓶、茶具、餐具等产品吸引观众驻足,传承人现场讲解烧制工艺流程、艺术特点,造型精巧的“感恩杯”等文创产品备受欢迎。在正定绳编展位前,传承人李翠霞为游客展示复杂的编织技巧,讲解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元素和吉祥寓意。
  以曲艺表演为核心的非遗主题快闪演出也是活动一大亮点。快板声清脆悦耳,相声幽默风趣,鼓曲婉转悠扬,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掌声不断。“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端午、七夕、春节等传统节日,围绕弘扬津派文化和文旅融合促消费,持续推出‘走进非遗 品味天津’传统节日非遗系列活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连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