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重庆
重庆
重庆市川剧院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突出在打造中国戏曲艺术高地上出实招
发布时间:2011-11-04 15:24 来源: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2011-11-04

    连日来,重庆市川剧院利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部门会、党员大会、全员干部职工大会等形式,传达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结合实际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该院提出了“12345”的贯彻实施意见,即明确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坚持四个保障,达到五个提高。
  一、明确一个目标:打造一流的中国戏曲艺术高地
  从抓硬件、抓剧目、抓人才、抓效益入手,打造中国戏曲艺术高地,一是要利用重庆川剧博物馆静态陈列和动态展演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设。二是要将川剧艺术中心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播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大精品的推广力度,坚持阵地演出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政府项目与商业性演出相结合。四是要进一步加大申报支持收藏、传承经典的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给予自觉收藏川剧文物和传承川剧经典的人或组织予以奖励。五是要加大艺术生产的力度,近期积极推进《金子》和《中国公主图兰朵》青春版的打造,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关注。六是要加大向国家和市里建言献策的的力度,为民族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七是要推进文化人才终生学习制度的力度,落实高级文化人才首席制度和专项资金制度,提升和培养各行当、各门类领军人物。八是要加大研究基地的建设力度,采取事业编制招聘、返聘川剧知名老专家、特殊招聘引进人才等方式广纳川剧创作、评论、研究方面的人才,成立创研室,为打造中国戏曲高地提供理论支撑。
  二、抓住两个重点,即出人、出戏
  力争在3—5年的时间培养2个以上梅花奖或其他国家级文化大奖;力争在3—5年再出一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和优秀保留剧目;每年送戏下乡超过100场,折子戏演出超过200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实现三个突破
  一要在抓优秀剧本创作上有所突破。力争通过公开征集、要约创作、招投标等形式,创作8—10个优秀剧本,为精品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在抓舞台表演上有新的突破。力求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既培养优秀演员,又彰显川剧艺术的魅力,更为打造中国戏曲高地提供精品支持。三要在抓管理上有新的突破。要形成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职责权利相统一、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院团管理模式。
  四 、坚持四个保障
  (一)坚持组织保障。院党委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服务保证作用、思想引领作用、把关定向作用、监督作用,把握剧院改革文化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桥梁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人才队伍保障。积极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任用和管理工作,带好四支队伍:一是能打造舞台精品力作的演员队伍;二是独当一面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是高素质的川剧文博人才队伍;四要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人才队伍。 
    (三)保证经费投入。加大经费投入,特别是在舞台艺术生产、营销推广、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要倾斜投入。 
    (四)加强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演出费发放管理办法、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人员培训管理办法、重大荣誉的奖励办法,艺术生产管理办法,组建川剧院独资获控股的川剧产业集团,实施演出经营目标责任制,促进剧院的发展壮大。
  五、达到五个提高
  一是职工素质提高。使全院职工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提高。二是职工待遇提高。通过绩效方案的实施和各种良性机制的运作,使职工的待遇每年都有得到提高。三是剧院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提高。通过承办中国川剧节等进一步扩大川剧院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四是川剧院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提高,相关的文化产业显著提高。通过与市交旅集团合作,把川剧艺术中心打造成为重庆一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打造川剧艺术一条街、篆刻生产川剧艺术纪念品,逐步形成产业链。五是剧院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确保通过3——5年的努力,剧院固定资产在现有基础上增长20%,经营收入突破1000万元;精品剧目达到3个,市内外演出总场次达到365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