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重庆
重庆
千年南溪号子传唱者仅剩7人
发布时间:2013-04-01 10: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4-01

  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重庆黔江南溪号子,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目前能传唱者仅7人。 

  “新打沙刀,薄飘哦,和哎。我拿去后砍花也,椒欧。”近日在南溪村一片油菜地旁,6位村民的吼声飘荡在静寂的山谷上空,久久回荡。这是南溪号子中的《新打沙刀薄飘飘》,表演者是75岁的胡安禄、68岁的胡兴泽等六七十岁的老人。“这种号子必须经常练,搁得太久往往会忘掉。”胡兴泽说,他们栽秧、挖地、背水时,一般都要吼号子。 

  南溪号子的雏形为土家族农民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后来在代代相传中逐渐丰富,成为重庆武陵山区独树一帜、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山歌。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的南溪村,是南溪号子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据史料记载,南溪号子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在南溪当地广为传唱。“文革”期间,因吼号子要遭批斗,祖祖辈辈的声音一下哑了,南溪河两岸静寂下来。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时,15位南溪村民被邀请表演南溪号子,南溪河畔才又响起久违的天籁之音。南溪号子最大的特点是多人同时吼,一般不少于7人,人越多效果越好,但现在会唱的人越来越少了。 

  南溪村有1700多人,近十几年来,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会吼号子的老人眼看一个个去世,日前南溪村会吼号子的仅7人。为了让南溪号子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当地非遗保护机构已与7位村民签订了传承协议,鼓励他们带徒弟,并发放一定数额的经费。根据协议,7位传承人每个人要带出一个徒弟,政府每年将对传承情况进行验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