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重庆
重庆
重庆市涪陵区把好“四关”科学规范管理民间文艺团队
发布时间:2013-04-11 15:02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张弛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3-04-11

  重庆市涪陵区立足民间文艺团队蓬勃发展的实际,从监管审核、培训指导、提供平台、评星定级等方面把好“入口关”、“质量关”、“演出关”和“考核关”,助推民间文艺团队健康发展。目前,该区民间文艺团队已发展至89个(城区10个、农村79个),从业人员近2000人,多数表演团队每年演出200天左右,每场收费2000-6000元,全年营业收入可达1500余万元。 

  一、监管审核,把好“入口关”。该区文广新局对各团队的固定资产、设施设备、演职人员基本信息等基本情况进行定期登记建档,依法审核,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民间文艺团队予以注册登记,并实行年检,对符合条件的换发新证,集中学习并统计经营状况,对不符合条件者吊销证照,以此加强管理。目前区内89个民间文艺团队,已有10个城市团队、39个农村团队完成登记注册。同时,为强化日常跟踪管理,该区还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会同区文广新局、区公安局、区工商局、相关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深入基层对各民间文艺团队演出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不健康不文明演出活动,确保演出内容健康和演艺市场良性发展。 

  二、培训指导,把好“质量关”。该区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等部门专门形成工作机制,组织文化馆、歌舞剧团、各文艺家协会及高校专业艺术人才,深入各乡镇、街道对民间文艺团队开展培训指导,为各团队传授节目创作、编导、排演技巧,讲解声乐表演、器乐演奏等专业知识,同时,区文化馆、各乡镇(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向区域内民间文艺团队无偿提供排练场地,有效提高其演艺水平。据统计,该区文广新局每年组织民间文艺团队骨干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达100人左右。一是实行专业人才帮带培训。该区文化馆专业人员分片联系指导辖区民间文艺团队,实行一人带多团。如,文化专干孟少伟联系焦石山歌队、金菊艺术团等10余个团队,经帮带培训后,既有侨界之声艺术团《鹤寿情长》获第二届全国中老年才艺大赛凤凰金奖、焦石山歌队《焦石山歌联唱》获市第五届乡村文艺汇演三等奖等国家级、市级奖项,又有经营收入明显增长的可喜变化。区歌舞剧团对部分民间文艺团队演员实行师带徒培养,随团学习演出2-3月,仅2012年就培训20人。二是实行对口指导培训。该区文广新局、区文联组织长江师范学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乡对口指导培训,在民间文艺团队的演出现场点评教习,增强了各民间文艺团队的演出实力。目前,该区的文艺团队已普遍改变过去演员素质低、节目内容俗、服饰搭配差等现状,表演团队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民间团队对当地百姓的吸引力和辐射面越来越大。如珍溪多彩艺术团,2012年共演出180场,除在涪陵演出外,还在全市其他区县以及四川、贵州、云南等周边省份演出,全年观众近20万人次。 

  三、提供平台,把好“演出关”。为给民间文艺团队提供更多表演机会,该区打破政府组织文化活动常规,在每年开展的节庆、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中,由政府出资购买,邀请或组织民间文艺团队参与演出。如,同舟共济合唱团、金菊艺术团等团队每年都受邀参加春节团拜会、老年文化活动周等公益性文艺演出;心联艺术团、皇佳艺术团等团队在2011年、2012年组建了文艺小分队下乡巡演,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套餐。一些乡镇、街道在元旦、七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举行文艺活动,也以购买民间文艺团队演出为主,仅新妙镇、马武镇等乡镇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购买民间文艺团队进村(社区)演出30场近50万元,全区城乡购买民间文艺团队演出每年超200万元。同时,为增进民间文艺团队间交流,该区还通过每两年举办一次民间文艺团队文艺会演,为各民间文艺团队提供竞艺交流平台。 

  四、评星定级,把好“考核关”。该区建立了民间文艺团队考核奖励机制,每年由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对辖区内民间文艺团队进行考核,每两年表彰一批“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同时组织区文广新局、公安局、工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根据民间文艺团队规模、演出业绩、信用记录等条件开展星级评定活动,最高可评为5星。评定程序为团队申报、乡镇街道初审、区级部门审核、媒体公示、发牌认证等。获得星级评定的团队,有评估定级认证书和星级标牌,获得社会肯定,可优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并由政府通过购买演出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该区现有24家民间文艺团队评定为星级演出企业。为加强星级管理,区文广新局结合民间文艺团队流动性大、变化较快的特点,及时开展年检工作,对星级评定实行每年复核,对不符合条件的星级团队予以取消星级认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在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提高,有效引导其良性竞争、优化发展。(来源:重庆市文化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