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东莞:力争在创建中形成“四个示范”
发布时间:2011-10-08 08: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10-08

    中国文化报记者宾阳 毕中林报道:连日来,广东省东莞市各镇(街)紧锣密鼓调整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以配合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9月初,东莞市就推进示范区建设召开全市动员大会。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动员讲话中说,示范区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重大荣誉,是一个地区文化底蕴、文化地位、文化形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对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推动东莞从要素驱动转向文化驱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要全力推进。 
    经过10年的文化建设,东莞以打造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为核心,构建了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5月,东莞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该示范区的城市。紧接着,8月22日,《东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2)》出台,相关制度设计和课题研究项目随之启动。 
    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说,在示范区的创建过程中,东莞将坚持规划先行、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服务基层、全民共建5个原则,切实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服务质量、队伍建设和制度设计4个方面形成示范。 
    在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上形成示范 
    6月15日至17日,东莞市对32个镇(街)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行现场督导。由严小康等带队的督导组,在3天内走遍了32个镇(街),现场督导村(社区)的“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五个有”建设的项目、数量、规模,镇(街)资金配套安排、落实情况。 
    东莞市根据“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惠及全民”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尽快完善市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工程,全面提升镇(街)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公共文化设施100%覆盖到村(社区)的目标。根据计划,到2011年底,东莞市将实现全市32个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覆盖、全市镇(街)文化站全部达到广东省“特级文化站”标准的目标。 
    为着力实施村(社区)“五个有”文化设施项目,东莞将按照国家示范区的创建标准要求,实现10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中心),每个文化活动室(中心)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00%的村(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到2011年底,全市纳入“五个有”建设范围的村(社区)要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到2012年,实现100%的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达到示范区创建标准。 
    在公共文化供给与服务上形成示范 
    在公共文化供给与服务上形成示范是东莞创建示范区的第二项任务。为此,东莞已实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延长开放时间,提升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大剧院、电影院等也将继续通过设立公益性专场、公益服务日活动等,向公众提供免费或低票价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 
    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方面,东莞坚持“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各类文化活动品牌,突出打造“我们的节日”“东莞读书节”等全市性重大活动,提升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施文艺精品带动战略,组织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东莞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志伟告诉记者,创建示范区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福利”。如“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到身边活动,让市民们有更多机会免费听讲座、看演出、看电影。“当然,保障新莞人(外来员工)的文化权益,也是创建示范区的重点工作之一。”陈志伟说。 
    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上形成示范 
    “健全公共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义工、业余文化骨干3支队伍,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托。因此,东莞市力争在队伍建设上形成示范。”严小康说。 
    根据东莞市的“示范区创建规划”,在具体措施上,东莞各级政府一方面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本队伍,重点加强市、镇、村三级基本文化队伍建设,确保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高于72%,确保镇(街)文广中心的人员编制不被占用、挪用,保证事业发展和业务开展所需要的基本人员和业务骨干。另一方面,通过组建协会壮大业余文化队伍。目前,东莞正在实行一项“3个100”工程,这项工程将从公共文化、艺术创作等几个方面引进300位文化人才。有学者认为,这项政策的实施将让东莞在珠三角地区形成文化人才的“洼地效应”。 
    在制度设计破解突出问题上形成示范 
    除承担由文化部下达到省文化厅的制度设计研究任务之外,东莞还结合本地实际,独立自主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设计研究项目。 
    目前,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方案正在制定完善中。根据专家的意见和东莞的实际情况,东莞将重点在承担文化部的公益性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课题的基础上,开展保障新莞人文化权益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力求取得新突破。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设计将在哪些方面获益?陈志伟表示,一是在保障新莞人文化权益上将取得新突破。根据东莞经济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征、大量人口集聚于企业的现状,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外来员工提供均等、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文关怀和文化关爱促进其素质提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和人力支撑。二是在公益性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和研究上取得新突破。东莞充分利用三网合一、云计算等技术环境,搭建公益性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框架,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运作模式,普及数字阅读和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市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