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厅着力建立以群众需求、满意度、关注度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大众,开展公共文化分类服务。积极探索和实践“超市式”供应、“菜单化”点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方法,由过去的“送戏下乡”转为“群众点戏”,变“送文化”为“选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
一是群众喜欢什么就演什么。“看单点菜”是近年来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一项富有成效的创新举措,从“规定动作”到“看单点菜”,按照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列出“菜单”,让群众动态“点菜”,并将每道“菜”都精心烹制成适合不同地区的“好菜”,这一举措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始于2009年,推出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取得了很好效果。从2012年开始,为加强艺术院团的营销意识,增强承接方的自主选择权,活动开始实行以“点戏”的方式选取剧目,进行双向甚至多向选择。活动主办方提供参演剧目的基本资料和光盘,各地可根据当地观众的喜好挑选剧目和剧种开展巡演活动,并通过自愿申报,实行多申办多演出、少申办少演出、不申办不演出、同一单位的演出剧目可以多次选择的办法,鼓励精简团队、精简版的演出,更大程度地做到适销对路。2013年7-12月开展的文化志愿者巡演活动是广东省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也是广东文艺工作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具体行动。巡演主要面向15个经济欠发达地市,从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及各分团中择优选拔优秀节目,组成4台演出“菜单”供各地选择,按照各地的点单内容,共巡演了50场。巡演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在怀集和饶平的演出均吸引了数千名观众。
二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为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区文化繁荣,2013年9-12月,省文化厅组织全省优秀专家队伍,依托省内公共图书馆,在全省开展“社区文化大讲坛”活动。活动由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惠州慈云图书馆、汕头图书馆、江门图书馆及广州各区图书馆积极配合开展,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主讲,讲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历史文化、文明礼仪、摄影艺术、生活常识、疾病防治等方方面面。大讲坛活动将讲座所有主讲专家和讲座内容全面公开上网,由各地自由选择,缺什么就选什么,选什么就讲什么,讲座内容还可根据各地需求进行调整。粤中、粤东、粤西、粤北等各片区图书馆基本都参与进来,活动共举办约50场,服务群众5000余人,优秀讲座资源进一步走向基层、惠及大众。
三是“菜单式”培训受欢迎。为发挥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强省建设以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各分团专业业务水平,省文化厅积极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对文化志愿者进行“菜单式”培训,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2013年年初,结合基层调研和各种演出活动,省文化馆对全省文化志愿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摸底,实际掌握文化志愿者的实际需求,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举办了“2013年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业务骨干培训班”。全省文化志愿者艺术团53个分团的业务骨干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培训班次,每月一期,共三期,分别为舞蹈编导培训班、声乐班和舞蹈基础训练班,共计培训学员210人次。
四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除了让各地以“看单点戏”方式选择演出剧目外,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还采取多演出多补贴和适当补贴演出场所的方法,鼓励艺术院团抓好营销提高票房收益,增强了艺术院团的营销推广意识。经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部分参与巡演的院团主动出击,积极联系演出场次,申办演出场次达数十场。如广东粤剧青年团的粤剧《青春作伴》申办场次达35场,广州市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聪明的一休之将军的礼物》申办场次达23场。“点戏式”充分考虑的市场的多样化,改变过去行政指令的做法,遵循市场规律,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院团和地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来源:广东省文化厅)
上一篇: 广东中山全面吹响文广新系统新一轮改革号角 |
下一篇: 广东省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