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广东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广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培育了动漫网游、网络音乐、演艺娱乐、广播电视、出版印刷等优势产业群,多个领域在全国领先。与此同时,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迅速成长,至今全省已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1家,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集群24家,数量规模和产值效益均居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省2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共实现收入总额976.2亿元、利润总额129.8亿元,纳税总额119.3亿元,带动了12.3万人就业,有效地发挥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
一是科技引领,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充分发挥集聚企业、人才和资源的优势,聚集和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如深圳华强、腾讯、奥飞动漫、珠江钢琴、雅昌文化等,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军地位,也成为代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著名品牌。2013年,广东园区、基地共获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11055项,其中专利7583项;获得国家奖励117项、省级奖励61项。同时,广东文化“走出去”能力也不断增强。如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环幕4D电影系统输出到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向伊朗、南非、乌克兰等国家成套出口。
二是服务创新,聚集效应不断提升。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了全省3403家文化企业,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和不少龙头企业,园区专业化、品牌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园区、基地纷纷通过完善措施和创新服务提升园区品牌和集聚效应。如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通过建立公共服务、技术服务等各类平台,为创意设计企业提供高端增值服务,集聚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深圳本地的260家工业创意设计企业进驻,其中全国性的龙头企业占80%,成为国内集聚工业设计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总部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
三是品牌培育,孵化效果不断增强。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依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通过品牌培育,不断完善孵化功能,已成为聚集和培育中小初创型文化企业的重要载体。2013年,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共投入孵化资金7700万元,孵化培育文化企业172家。深圳大芬油画村经多年培育,已成为拥有40多家企业、1200多家画廊、工作室、工艺品及画框、画材经营门店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了从油画及相关艺术产品的生产、创作、展示、交易等各环节都十分完备的产业链条。2013年,画村内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达8000人,加上居住在周边社区的从业人员超过20000人,成为吸纳就业效果显著的产业之一。
四是文化传承,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丰富文化产品、提升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消费,推动产业升级。如肇庆端砚文化村、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产业亮点,建设非遗传承梯队,培育扶持壮大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传统品牌文化,通过积极构建传统文化交流展示、传承创新、发展传播平台,努力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为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