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广东中山七化并举促文化志愿服务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16-07-27 10:20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7-2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以来,广东省中山市按照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意见》要求,积极创新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思路,不断健全文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通过采取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专业化提升、项目化拉动、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品牌化引领七大举措,建立起一支成体系、有规模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中山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支生力军。 

  一、规范化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由市文广新局分管领导任总队长的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并在各文化事业单位和镇区文化站成立了分队,广泛吸纳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群众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和各类社会组织加入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形成自上而下、层次完备、相互协调的文化志愿服务“总分队”组织架构。目前全市共建立39支文化志愿服务分队,拥有注册文化志愿者达7868人,其中具有文艺专长的文化志愿者5580人,占比达71%。健全制度规范。制定了《中山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和《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准则》,编印了《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实务手册》,让文化志愿者“学有教材、行有规范、做有标准”,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设立文化志愿者学院,对全市文化志愿者进行组织、管理、培训和交流,并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和研究,不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理念、服务精神和服务水平。

    二、常态化服务 

  强化服务保障。建立起“总队负担一部分、分队解决一部分”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文化志愿者提供餐饮、交通经费、医疗卫生等基本保障。据统计,中山市平均每年投入文化志愿服务的经费超过100万元。加大服务激励。制定了《中山市文化志愿服务嘉许回馈项目实施办法》,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了中山市积分入户政策体系,每年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志愿服务星级评比,并为文化志愿者提供各类文化艺术观演优惠待遇等回馈。推动服务全覆盖。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依托“三馆一站”和农村文化室等公益文化设施、“你点我送”等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和春节、端午、中秋、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活动,提供常态化文化志愿服务近百项,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公益文化设施和公益文化活动两个“全覆盖”,有力支持了公共文化服务。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平均每年开展文化志愿活动1839场,文化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服务时数超过28小时。 

  三、专业化提升 

  积极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在中山市文化志愿者学院专门设立培训部,建立了“岗前培训—通用培训—专业培训”的系统培训机制,将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与全民修身文艺课堂、春秋季公益培训班、绿色暑假公益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培训和社区艺术团文艺骨干培训等有机结合,每年统一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过去五年,中山市年平均举办文化志愿者培训活动100多场,累计培训文化志愿者超过10077人次。组建专家型文化志愿者团队,积极发挥文艺界专家学者的“领头羊”作用,吸纳市内市外文化界的名人名家和高级专业人才参与文化志愿活动,在不同文艺领域推动形成文化志愿服务的“羊群效应”,有效提升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信息化支撑 

  以“互联网+”思维开发“志愿中山”综合性大型志愿服务平台,设置了“活动矩阵”、“精准签到”等多种功能模块,打造出一个涵盖在线注册、实名认证、活动发布、签到签离、时数统计、组织管理、活动传播、互动交流等一系列强大功能的移动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文化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匹配,实现文化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以社区文化O2O平台为支点延伸服务触角,将文化志愿服务精神、服务队伍、服务项目送到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并利用O2O平台广泛发布招募、活动、培训等综合信息,搜集群众文化需求,组织开展“众筹式”、“点送式”文化志愿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五、项目化拉动 

  以项目创投理念激发社会创造力。联合市社工委连续举办了三届“博爱100”公益文化创投活动,通过优化培训和竞争扶持实施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的领域,扩大服务覆盖面。去年成功培育“社区积分阅读计划”、“430学堂”、“社区文艺站·梦想大舞台”等60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以近100万元种子基金撬动社会资金数百万元。以项目孵化形式促进服务多样化。在市文化志愿者学院新设立了项目孵化基地,为市属文化场馆、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社会组织文化志愿者提供策划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园地,不断丰富文化志愿服务的活动载体和形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社区(村)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近年来,市文化志愿者学院帮助“达达熊荒岛图书馆”策划了“72小时书店”、“旧城文化保育”和“赛先生课堂”等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家里公益服务中心策划组织了“舞动社区”广场舞大赛。 

  六、社会化运作 

  广泛宣传发动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先后吸纳了中山市家里公益服务中心、七彩鲸鱼故事家族、中山博雅书店、中山达达熊荒岛图书馆、中山市清风自由人公益服务中心、中山火炬歌舞团、中山邮政、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社会机构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大力培育民间文艺服务团队。专门设立了民间文艺团队资助专项资金,采取竞争性选拔机制重点扶持通过专家评审的民间文艺服务团队。目前中山市279个行政村(社区)平均建立起至少3支开展常态化文化志愿活动的文艺团队。目前,中山市已基本形成以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以文化志愿服务分队为骨干,企事业单位为补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新格局。 

  七、品牌化引领 

  中山市把品牌建设作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引领,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的同时,发挥各单位、各部门自身特点和优势,统筹整合服务资源和项目,积极培育和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示范带动全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向前发展。目前全市共形成“你点我送”文化惠民活动进基层、“市民大舞台”、“绿色暑假·缤纷文化”、“书香中山”、“星期二艺术沙龙”、“艺术之门公益讲座”、“撒播幸福的种子”妈妈故事会、漫画伴我行、“七彩阳光”文化夏令营、“绿色暑假·关爱未来”等品牌活动35个,每年服务群众超过135万人次。(来源: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