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改善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广泛开展全省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艺术花会、打工者歌唱大赛、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文化品牌,充分展现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引导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扩大文化惠民成果,受到城乡广大群众的欢迎。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夯实活动阵地保障。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基本完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工程,省市县“两馆”(图书馆、文化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7.46%,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到99.94%,村(社区)文化室的覆盖率达到99.99%,基本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全省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281.5平方米。2016年,广东继续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补助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13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完善器材,分类分档奖补欠发达地区32个市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18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122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和乡镇(街道)文体广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畅通流通渠道,提升基层文化馆站服务效能。
二、创排群众文艺精品,惠及更多基层群众。群众文艺精品是群众文艺创作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的舞台形式。一是积极发掘群众文化优秀作品。省文化厅坚持每年与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省直属机关工委、团省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群众文艺作品评选,2017年共收到各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类别参评作品511件,评出获奖作品204件,梅州市文广新局等5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二是以国家“群星奖”、省群众艺术花会、作品评选等重大活动为平台,推出了一批群众喜爱的群文作品。中山的少儿舞蹈《爸妈我想你》和东莞的曲艺《羊续悬鱼》两部作品获得第十七届“群星奖”。三是培育一批群众文艺创作带头人。聘任2016-2018年度“广东省业余编剧家”“广东省业余作曲家”“广东省业余编舞家”,设立“广东省少儿艺术培训示范基地”,命名了广州市荔湾文化艺术中心等7个“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试排试演基地”,推动更多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立上舞台。四是鼓励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开展惠民巡演,以政府采购方式实施“三百工程”,对接群众需求,为基层送展览、送讲座、送演出,让群众文艺精品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三、擦亮文化活动品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品牌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和重要抓手,具有积极的社会引领作用。省文化厅推出更多原创性的作品,打造更贴近群众需求、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举办了“同饮一江水”2016广东省打工者歌唱大赛、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第十二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首届广东民歌民乐大赛和承办第七届全国少年儿童合唱节等。2017年省文化厅举办“群星奖”作品惠民巡演活动,邀请重庆、陕西、上海等地的优秀作品来粤展演,加强各省之间的交流学习。各地结合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活动,如深圳依托罗湖区文化馆09剧场打造《军哥剧说》系列大型脱口秀+戏剧主题晚会,融合时下流行元素,展现特区文化,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群文戏剧文化品牌,受各界好评。
四、打造活动平台,创新活动传播方式。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群众的迫切需求。省文化厅适应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着力打造对接群众需求的活动平台。一是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云、数字文化馆建设,搭建群众文艺创作的数字化平台,不断拓展空间、丰富内容,创新活动传播方式和体验方式,为群众自我娱乐和教育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资源和信息服务。如中山首个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平台“文化惠民通”,以“点单式”供需对接配送机制,为群众提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自2016年8月起上线运行至2016年12月底,该平台已向全市各镇街提供文艺演出28场、公益讲座20场、公益展览5场,服务效益显著。二是加强与文联、作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和组织的协作协调,打通渠道,健全网络,促进群众文化活动资源的供需对接。三是活动群体重点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等特殊地域倾斜,鼓励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组织发动文艺团体为农民群众演出、开展文化扶贫和城乡帮扶活动。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积极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
五、壮大人才队伍,着力提高活动质量水平。推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是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培训。2016年,省文化厅举办了全省公共文化科长、公共图书馆长、文化馆长、文化站长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包括湛江、云浮、肇庆等10市800多名文化站站长在内的1400余人参加培训。广东省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受到文化部通报表扬。二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印发《广东省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不断推动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志愿者队伍1200多支,注册文化志愿者近90000人。省文化志愿者总队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三是加强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建设。省财政下发了专项资金进行补助,省文化厅编印了《广东省文体协管员工作手册》,为文体协管员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引。四是深化文化改革创新,释放社会参与文化建设活力。主动借力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通过资助项目、冠名赞助、提供设备等方式参与群众文艺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多元化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局面。(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