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广东大力促进群众文艺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30 08:55 来源:广东省文化厅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广东省文化厅 2017-09-30

    为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广东省文化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以下简称《具体措施》),以此促进全省各地积极推进繁荣群众文艺工作。

  积极引导群众文艺创作和活动蓬勃开展

  《具体措施》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要求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坚持用正确导向推进群众文艺工作,发扬广东精神,传承和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创作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依托省群众艺术花会、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和优秀作品研讨会等,扩大丰富市、县两级的群众品牌赛事活动,以赛促创,以评促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加大对群众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地方特色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政策扶持,调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文化馆站、各类相关艺术团体的创作积极性,推动群众文艺创作蓬勃发展。

  《具体措施》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打造群众文艺活动品牌。办好省群众艺术花会、“同饮一江水”打工者歌唱大赛、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广东民歌民乐大赛、百歌颂中华、广东社区文化节、“粤读越精彩”全民阅读活动和廉洁读书月等重点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组织群众文艺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体措施》对基层群众文艺工作提出了量化要求:全省各地保障每年为农村乡镇居民提供不少于5场文艺演出,其中地方戏曲不少于1场,逐步实现每年每个大中小学生至少观看1场戏曲演出。每年县级文化馆提供不少于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提供不少于3个、村(社区)综合性服务中心提供不少于1个类别文艺培训班。

  建机制建队伍为群众文艺工作提供支撑

  《具体措施》要求建设分层次分类别的群众文艺人才队伍,培育一批群众文艺创作骨干,建立和完善“广东省业余编剧家”“广东省业余作曲家”“广东省业余编舞家”聘任制度,培育一批省级中青年群众文艺特聘创作员,鼓励各地组建群众文艺创作重点人才队伍,扶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调动和激发全省群众文艺创作人员的积极性。要求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按照文化馆功能、任务和服务人口规模,合理设置群众文艺工作岗位,配备相应专业人员。建立群众文艺专家库,建立群众文艺人才信息库,逐步形成一支门类较为齐全的群众文艺创作队伍。

  工作机制是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机制保障,《具体措施》提出要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引领作用,依托文化馆、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群众文艺工作。建设群众文艺创作排演基地,对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获奖作品进行示范性的二度创作和艺术提升,推出更多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建立群众文艺创作指导机制,结合年度重大活动和中心工作,指导各级文化馆站组织创作。建立群众文艺创作人员采风制度,加强组织保障和导向指引,确保采风效果,实现采风常态化。建立群众文艺作品提升制度,为新创作的作品搭建演出展示平台,加强交流研讨,帮助作品打磨、提升。建立科学合理的群众文艺工作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创作氛围,激发基层群众文艺干部的积极性。

  规范群众文艺阵地建设管理

  在群众文艺阵地管理上,《具体措施》提出要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阵地作用,举办各种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对各类群众文艺讲座、论坛、沙龙、读书会、演出展览、广场文化活动等的引导和管理,加强对社会力量主办的群众文艺报刊、出版物、网站等群众文艺阵地的管理。建立健全群众文艺作品和群众文化活动评价机制,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做好重点选题和热点敏感问题创作的审核把关,开展严肃的群众文艺批评,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同时提出探索群众文艺服务新路径,重点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聚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广一站式服务,建设全域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数字文化馆建设,运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艺术普及艺术资源库,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采购方式实施“三百工程”,对接群众需求,为基层送展览、送讲座、送群文精品演出。(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