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围绕国家外交方针,服从服务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创新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的体制机制,突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题,不断夯实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石,持续推动文化走出去,完成了多项高规格、影响大的涉外文化活动,文艺精品“走出去”的力度和频度不断加大,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夯实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石。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甘肃省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在制定《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实施方案》,从构建工作体系、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交流品牌、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对外贸易、创新传播手段、加大向西开放、推动四地交流、财政资金支持等方面,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提供政策保障,推动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进入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今年3月,省文化厅召开全省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会议,这是近十年来甘肃省首次专题开会研究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总结工作,分析形势,谋划布置任务,做到年度工作有计划,大项任务早准备,重要活动提前策划筹备,推动各市州积极落实文件精神。另外,专门设立了外事工作专办员、联络员制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交流工作经验,努力营造提升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氛围。
二是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精品项目。甘肃省在狠抓文艺创作的同时,利用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先后组织《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韵》《甘肃非遗展演》《敦煌艺术大展》《甘肃数字文物展》《敦煌数字成果展》《甘肃杂技》《甘声肃韵》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气派、陇原风韵、甘肃特色的精品项目走出去,满足了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喜好、不同国情的国家、地区需求。同时,不断拓展对外交流的新渠道、新载体,探索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机制,重点扶持表演艺术、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动漫、游戏等领域的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临夏洮砚、甘南唐卡、天水漆器、庆阳皮影、定西草编、张掖民族服饰、平凉剪纸和崆峒武术等众多具有浓郁特色的非遗文化产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锦绣实业有限公司、南特数码、庆阳凌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舞剧《丝路花雨》、庆阳香包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这些精品项目多次赴美、英、法、德、日、韩、意大利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展览演出,频频亮相海外舞台,成为甘肃的文化使者,在国际上唱出好声音、讲述好故事、传播正能量,得到当地政要和民众的广泛赞誉,极大提升了甘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了文化甘肃的新形象。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开展高规格人文交流活动。甘肃省紧扣“一带一路”倡议和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以“欢乐春节”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等交流项目为平台,积极开展高规格人文交流活动,先后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活动,出访、来访项目340多起、近4000人次,受众数十万人次,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甘肃的外交任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甘肃文化的风采。舞剧《丝路花雨》赴美、英、法、德等多国进行商业演出,《大梦敦煌》先后在海外16个国家累计商演100余场,尤其2016年1-2月在德国10个城市商演22场。积极参加文化部“欢乐春节”对外交流重点品牌,先后派出省直和市州多个团组,赴英国、德国、白俄罗斯、印度、喀麦隆、卡塔尔等欧亚非20多个国家执行展演任务。与首尔、开罗、莫斯科等3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进行部省年度合作,举办“甘肃文化推介会”“甘肃文化周”、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系列活动30多项,积极参加“阿艺节”、“中埃文化年”、“国际心灵艺术节”等重要交流活动,接待“中心伙伴团”媒体记者、学者、艺术家、青年学生来甘参访、采风、创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进一步推动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是深化交流平台建设,扩大甘肃文化吸引力。甘肃各地主办的国际性、多边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丰富,一些专题性强、影响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如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嘉峪关国际短片展、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行走中国——聚焦华夏文明创新、丝路中国行、第十四届全国中亚问题研讨会、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甘肃国际经贸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节会活动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交易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甘肃的文化软实力,丰富了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载体。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和国际化文化盛会。吸引了来自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代表团、1700多位中外嘉宾参会,参与国家之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国内外同类博览会中也不多见。达到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的办会目的,有力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和“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力,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五是注重交流效果,推进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近年来,甘肃省围绕中央大局,以聚人心促共识为宗旨,做好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成功举办“艺海流金——走进敦煌”对港澳大型文化流活动,来自港澳特区的政府文化官员、文化艺术机构负责人、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等百位嘉宾在为期7天的活动中游览敦煌莫高窟、阳关遗址、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关城等文化遗址,观看舞剧《丝路花雨》,体验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风情,并在视觉艺术、表演艺术、艺术推广等方面与甘肃省展开交流。在香港成功举办“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为期16天的展览、汇演和讲座三大板块展演中,通过非遗作品实物陈列、传承人活态展示、文字图片和视频介绍、舞台表演等方式,向香港社会和民众全面、立体、集中地展示了甘南藏医药、崆峒武术、锅庄舞等近60个非遗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港澳同胞对甘肃特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推动了双方间交流与合作。同时,按照中央既定原则,开展与台湾地区三县的重点文化交流,在台湾举办为期半年的“大秦文物特展”,集中展示甘肃文物遗存,进一步加深了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来源:甘肃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