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甘肃
甘肃
不忘初心,“玉门精神”再次出发
发布时间:2019-11-29 11:26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2019-11-29

   

  近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二季“丰收了·游甘肃”冬春季旅游产品暨优惠政策正式发布。值此丝路文化研学之旅、红色圣地励志之旅、“非遗”传承体验之旅等十大主题线路产品发布之际,甘肃省文旅厅于11月26日到30日,招募专业文化类的旅行KOL赴甘肃玉门进行深度采编,深入挖掘老城区的文化内涵,以不同视角发现老城新亮点。在体验过程中,旅行KOL用精美的图片、流动的文字、生动的视频在微博和微信平台同步传播,依托粉丝基础,全方位展现玉门老城的魅力。

  提起中国的石油工业,绕不开坐落于戈壁腹地、祁连山下的玉门油田。这是一个承载中国石油梦想与初心的地方,被人们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先后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和第一个石化基地,开了中国现代炼油工业的先河,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铁人”王进喜从这里走出。

  玉门油田位于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北麓,东连万里长城的西端雄关——嘉峪关和历史名城酒泉,西通敦煌、新疆等地。玉门油田80多个春秋深厚而坚实的发展历程,为人类文明创造并留下了诸多历史遗存。一个个历史遗存,刻画着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脚步,从一无所有到“当惊世界殊”,清晰显现着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轨迹。

  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副院长李玉忠表示,被誉为“石油摇篮”的玉门油田,承载着中国石油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无数经验教训和启迪;承载了中国石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承载了中国石油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在玉门油田,除了矿区美丽的自然风光、现代化的采油生产场景外,还有旧社会淘金者和建矿之初石油工人居住过的西河坝窑洞,有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君庙,有玉门油田钻凿的第一口井——老君庙一号井,有“铁人”王进喜钻井队首创钻机整体搬家遗址、首创钻井进尺记录遗址、人背钢丝绳修井遗址,有矗立孙健初纪念碑和王进喜铜像的油城公园,有“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有展现石油工业生产过程的炼油厂、水电厂、机械厂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玉门油田老君庙一号井遗址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位于南坪街道老君庙门前西侧,它是玉门油田的发现井。老君庙一号井是中国石油工人打出的第一口油井,在我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西河坝窑洞遗址也是玉门宝贵的文化遗产,位于祁连山北麓弓形山下的山前扇形坡带上,地处石油河西岸,与老君庙隔河相望,是旧中国玉门石油工人曾居住过的地方,也是玉门油田艰难创业初期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玉门市依托玉门油田石油工业遗迹、历史文化和玉门老市区完善的城市系统,积极打造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典范,宣传和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实现了以旅游产品带动玉门社会、经济双发展的格局。

  李玉忠介绍,目前老市区已建成了铁人纪念馆、铁人干部学院、铁人干部公寓、人防工程等馆场,并借鉴延安、井冈山、兰考等地的经验做法,建设集干部培训、职工培训、廉政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据了解,玉门市已全面开展工业遗址普查,对“铁人”王进喜铜像、老市区人防工程、青年林、石油工人石雕、石油工人窑洞、石油工人影剧院、孙健初纪念碑等20处工业遗迹展开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现场测量工作。

  以老市区红色旅游为依托,玉门市充分发挥铁人干部学院优势,主打工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相结合的规划路线。通过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庙一号井进行修缮、对周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持续做好工业遗迹及老市区文物保护工作。与此同时,玉门市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不断挖掘老市区红色文化、铁人文化、石油文化,推进旅游业和工业历史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老市区优势资源,不断挖掘红色基因、红色历史,通过复建“解放门”、修复1956苏联专家楼,改造英雄公园、恢复老市委楼办公场景等多项举措,在修旧补旧的基础上,留住红色基因,留住老市区50、60年代的历史风貌,让红色基因有迹可循。

  从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型发展,在这一新的征程中,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必将成为玉门阔步向前的力量支撑,并永远铭刻在每个玉门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