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永年吹歌队在演出
冯同安 摄
9月16日至18日,首届中国吹歌节将在邯郸永年广府举办。
永年广府古城不仅有着十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影响。太极文化享誉世界,吹歌艺术闻名国内。永年吹歌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96年,永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吹歌)之乡”。2006年,永年吹歌被国务院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永年吹歌代表邯郸多次参加全国性各类文化活动,并取得好成绩,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次活动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作为支持单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文化厅与邯郸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展示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旨在通过举办全国性吹歌艺术节,打造国家级文化品牌,向全国推介邯郸、推介广府古城,同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据悉,吹歌节共有6项活动,包括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全国吹歌艺术大赛、吹歌艺术的高层理论研讨会、民间吹歌艺术展演、传统手工技艺现场表演、闭幕式暨颁奖晚会。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吹歌艺术大赛邀请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多位国家级专家作为评委,吸引了来自众多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40多支代表队、600余人参赛。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说唱音乐、道教音乐、民族民间鼓吹乐等表演团体,将携其风格各异的地方吹歌艺术在广府惊艳亮相。
相关链接:永年吹歌
位于河北南部的永年县,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永年吹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样式的典型代表。
永年吹歌又称永年鼓吹乐,相传在隋朝末年窦建德的农民起义军队伍中就有流传。明确的史料记载是在明朝的中叶,这种艺术形式已经相当成熟并得到普及,一直传承不绝,用它那无穷的魅力滋养着这方水土上的人民,并为其他姊妹艺术提供着乳汁般的营养。
永年吹歌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样式古朴,表意直接,感情炽烈,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为当地群众普遍熟知和认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生活紧紧连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永年吹歌焕发了新的风采,人才辈出,市场红火,一大批永年籍的吹歌艺人带着乡间的泥巴气息,走进国家和省级专业表演殿堂和艺术院校,并多次出国演出交流,涌现出了众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
永年县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吹歌之乡,2008年又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永年吹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直接和间接从事吹歌表演艺术的万余人,成为永年最显著的文化名片和文化符号。
从艺术上讲,永年吹歌经过历代艺人不断的创新磨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演奏乐器、风格、曲目与其他同类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咔戏艺术更是一绝。
永年吹歌是河北吹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出一般由7至9人组成,演奏时有独有领,有合有分,能够适应各种场合的表演和情感的展现,具有显著的燕赵文化的品格,既粗犷、明亮、奔放,又悲哀、凄婉、低沉,且曲目众多、成篇连套,经常用于地方秧歌、跑驴、旱船、竹马、高跷、抬花桌等民间舞蹈和戏曲的伴奏,以及民间婚丧、庆典等,有着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永年吹歌在本地有着五大流派,大体分布在永年东、中、南部的50多个村庄,从过去的姚、刘、周、毛等家族的世袭相传发展为普及全县的地域性文化样式。
永年县委、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吹歌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每年都要组织调演活动,拨付专款用于吹歌的保护传承、创作培训、普及交流等。目前,永年全县常年演出的吹歌班队有100多个,他们一年四季活跃在永年及周边地区的城镇乡村,丰富着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一篇: 河北:五年内将普遍建立职工文化活动场所 |
下一篇: 首届中国吹歌节将在河北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