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河北
河北
河北省坚持供需两端发力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7-20 10:16 来源: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 2017-07-20

    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但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相对不足,文化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文化领域供需不平衡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河北省用足用好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文化消费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立足省情实际,以创新文化供给带动文化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推动文化领域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政策体系建设,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省级文化、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11个地级市和2个省直管县(市)均出台相关制度性文件。由省级主管部门牵头制定面向全省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以需定供”的互动式服务方式,根据服务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确定每年为市、县、乡、村购买公共文化的类型和场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按照省、市、县、乡4级行政层级,分级采购、分级配送,逐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近三年来,省级文化部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分别达到950场、900场、600场,每年各市县购买文化服务场次达到3000多场,观众人数达300万人次。进一步丰富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内容,深化开展“中老年人唱响量贩式KTV暨走进绿色网吧”活动,在石家庄市8个城区推选24家量贩式KTV提供免费唱歌服务,推选133家绿色网吧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提升面向中老年群体的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试点城市建设,激活省内文化消费市场。抓住用好石家庄市、廊坊市建设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重点培育,以点以面,推动全省文化消费转型升级。协调推进石家庄市霞光大剧院(演艺中心)、图书馆新馆等综合性、功能性文化场馆建设,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消费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消费场所。指导石家庄市做大做强“一月一名剧”“石演大舞台”等惠民演出品牌,支持打造红太阳大剧院、洪顺曲艺社等一批特色突出、运营规范、环境舒适的休闲消费目的地,提升省会文化休闲消费层次。省级文化、财政部门联合实施“省会文化惠民卡”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1400万元,面向省会市民发放3万多张文化惠民卡,带动保定市发行首批4000张文化惠民卡。适应“互联网+”趋势,配套建立河北文化一卡通消费服务平台,通过线下实体与微信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查阅演出、在线订票、线上付费等服务,推动文化消费方式创新。

    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培育文博创意产业。围绕西柏坡红色文化、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正定古城文化等品牌文化资源,开发生产一系列彰显文化形象、融入百姓生活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优势文化资源向优质文化产品转变。推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加强对重点国有博物馆、图书馆和以文化创意产品为经济来源的非国有博物馆的指导和支持,鼓励通过多种形式,依托现有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等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文物创意品牌。推动国有文创单位面向社会提供知识产权许可服务,允许社会力量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促进文化资源社会共享和深度发掘利用。目前,河北博物院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已取得14个商标注册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81种;河北省图书馆依托馆藏古籍文献、地方特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元素,已试开发出冀图诗笺、冀图书笺系列等151种文创产品。

    加强交流平台建设,引进优质文化产品和项目。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依托京津冀文化艺术协同发展平台,组织开展京津冀优秀剧目展演、京津冀非遗联展等重大活动,推动三地优秀文化资源、项目、产品区域内流动。以国家“中东欧文化季”为依托,在石家庄等地举办“国际艺术演出季”,引进国际知名文化团队、演艺节目,进一步丰富省会文艺演出市场,提升城市文化消费品位。巩固提升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这一交流平台,精心遴选世界顶尖表演团队和优秀杂技节目,坚持低票价惠民演出,开展杂技进社区、马戏嘉年华等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把优秀杂技节目送到群众身边。办好“走进太行”品牌文化活动,通过集中写生、共同创作、展览展示,引进优质美术创作资源,促进美术品创作消费。(来源:河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