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文底蕴深厚,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是全省、全市的文化大区。武昌区把文化作为第一资源,大力推进“三区融合,两翼齐飞”发展战略,以“荆楚文化窗口,湖北文化支点”为目标,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文化发展步履坚实。
2013年,武昌区作为全市唯一城区,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武昌古城、滨江商务区、华中金融中心建设相融合,一并规划,一并落实,一并推进。
“三级网络”增强引力。区文化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达到国家一级馆;4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10个特色书屋成为区图书馆重要补充,市、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通借通还工作成为全市试点;14个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按照“三室一厅”(即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和多功能厅)500平方米标准建设;181个社区“一站三室”面积达到700平方米;“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和“武汉三汉雕塑艺术博物馆”两个民营博物馆亮相街头,填补了社区博物馆建设空白;湖北美术学院内新设的武昌区美术馆,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齐聚,享受文化福利;布设在街道、社区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成为居民新宠。当前,武昌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将努力打造“15分钟”文化圈,基层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一节一展”彰显魅力。武昌是首义之区,为整合首义文化资源,挖掘首义文化,弘扬首义精神,普及首义历史知识,自2002年开始,武昌区推出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节这一品牌文化活动,精心打造,每年举办,已连续举办12届,成为百姓有口皆碑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3年,“第二届(中国)武汉设计双年展”和“第十二届辛亥首义文化节”同期举办,为市民奉上持续一个多月的艺术大餐。国际顶级的设计展、精美绝伦的汉绣、惟妙惟肖的三百六十行雕塑、极具文艺气质的手绘作品、接地气的“首义文化节”文化精品惠民演出周、微电影、摄影展、京剧、时装、沙画、曲艺、魔术等街头艺术秀、民间艺术讲座……“一节一展”活动档次高、全免费,让群众应接不暇,大饱眼福。
“一赛二奖”展示实力。作为文化大区,武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武昌文化英才”评选活动,武昌区网罗辖区文化人才,集中专家智慧,精心创作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舞蹈、曲艺、书画作品百余件。近年来荣获全国“群星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省、市以上奖项40余个。特别是在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比赛中,武昌区独得两奖。其中原创音乐《群星耀中华》摘得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决赛作品类“群星奖”,独具武昌特色的“首义之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也荣获项目类“群星奖”。“一赛二奖”,国内少有,尽显武昌群众文化活动的实力和水准。
“文化四送”提升活力。武昌区连续四年将文化惠民“四送”活动作为政府十件实事,即为社区“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设备”。2013年,举办观众2000人以上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39场、“首义情·中国梦”专题文艺晚会暨“艺术生活·人文武昌”大型公益性演出活动20场、“群星艺术团走进社区”流动演出25场,为社区放映电影216场。全年共投入880万元,对基层文化阵地进行提档升级,为14个街道文化中心、61个社区文化室、1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钢琴、多媒体、电视机等设施设备3000余件,为全区各街道社区配送图书23000册。出台《“两馆一中心”免费开放管理办法》,区属图书馆、文化馆和14个街道文化中心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来源:湖北省文化厅)
上一篇: 湖北省春节期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
下一篇: 湖北省各地积极组织惠民演出迎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