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省虎林市民间艺术团走红城乡
发布时间:2013-01-09 08: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1-09

  张朝阳 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报道:隆冬时节的北国寒气袭人,然而在黑龙江省虎林市却荡漾着阵阵暖意。1月6日,虎林市城乡群众文艺会演拉开帷幕,19支来自民间的艺术团体把他们精心打造的节目献给观众。虎林市文广新局局长毕云贵告诉记者,虎林市把发展民间艺术团体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经过5年的努力,民间艺术团体已经挑起了群众文艺活动的大梁,参加此次会演的19支艺术团体就是从全市近百支民间艺术团体中精选出来的。他们的一招一式都经过专业老师的精心指点,每个节目都是经过反复打磨而成的。在这些艺术团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喜洋洋艺术团和乌苏里农民艺术团。

  城里有个“喜洋洋”

  走进虎林市文化馆小剧场,喜洋洋艺术团团长于景洋正带领25位团员练习自创曲目《乌苏里的春天》。见到记者前来,剧团笙乐手张震田和乐队指挥赵忠军稍作准备,便开始演奏笙乐《草原巡逻兵》。而乐队主唱叶凤英也高歌一曲《请到我们山庄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喜洋洋艺术团的成员来自全市各行各业,最大的年龄60岁,最小的30多岁,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岗,但大家对表演的热情都非常高。剧团里有一位私营企业老板,一听到有活动,连公司的活儿都不干了,立刻来团里排练。”于景洋说。

  喜洋洋艺术团自2009年成立以来,本着“业余自愿,传播艺术,快乐人生,和谐奉献”的办团理念,聚集了一批退休文艺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要举办各种演出活动,平日里,则带领虎林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喜洋洋艺术团的民族管弦乐队有21人、舞蹈队有16人、歌唱队有10人,每年演出百余场。

  乡下有个“乌苏里”

  在虎林市东城镇,提起乌苏里农民艺术团,几乎无人不晓。自2010年成立以来,乌苏里农民艺术团在团长单文高的带领下,在虎林市辖区的各个乡镇村进行巡回演出。艺术团走到哪里,欢乐的歌声就飘到哪里,相声、小品、戏曲、歌舞……丰富多彩的节目让农民群众乐开了怀。为了增强艺术感染力,团里的几位艺人结合农村实际,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批歌曲、舞蹈、三句半、表演唱、二人转等节目,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目前,该艺术团成员已发展到80多人,成员平均年龄40岁,年龄最大的已有70多岁。演出之余,乌苏里农民艺术团还大力培养、扶植农村基层文艺人才,先后培养了100多名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在乌苏里农民艺术团的影响和带动下,东城镇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队已发展到10余支、业余表演人员有100多人,在乌苏里农民艺术团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开展经常性的演出活动。

  “艺术团成立后,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村民在农田里一边插秧,一边背台词。2012年夏天,在村文化广场演出时,一位男青年甚至挂着点滴来看演出。”单文高说。

  实施“帮扶制”打品牌

  为了扶持民间艺术团体,虎林市积极实施“帮扶制”,即帮设备、帮场地、帮扶持。帮设备,就是只要艺术团成立就给服装、音响、道具等演出器材;帮场地,就是帮助建设广场、剧场、演出礼堂等演出场地;帮扶持,就是由市文化馆选派专业老师对全市民间艺术团体进行承包,并制定承包标准和奖惩措施,鼓励他们深入基层,真心实意地对刚刚组建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辅导和规范。

  虎林市还积极为民间文艺团体创造演出平台,每年都举办“绿野放歌”农民文艺巡演、新年音乐会、乡镇大秧歌比赛、正月十五灯展、广场活动季、城乡文艺会演、农垦系统交流演出等文艺活动,激发了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热情,使群众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

  在虎林市文广新局的支持和鼓励下,很多民间艺术团体走出虎林,到周边地区进行巡演或商演,有的还到省城哈尔滨,甚至走出国门到俄罗斯去演出。目前,虎林市已成功探索出一条民间文艺团队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有效途径,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扶持办法。截至目前,虎林市已有民间艺术团体近百支,成员3600余人,每年演出2300多场次,观众近百万人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