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丰富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喜庆、欢乐、和谐的节日文化氛围,黑龙江各级文化部门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心组织开展春节期间的文化惠民服务活动,为人民群众打造文化味十足的春节。
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实现常态化。春节前后,省直及哈尔滨市所属的10家演艺院团(单位)的13台驻场惠民演出持续进行,7天演出53场。各级文化部门、文化单位纷纷组织送文化下乡、到养老院、进部队慰问演出活动,将文化惠民温暖送到百姓身边。齐齐哈尔市举办“鹤城新春慰问演出季”活动,组织文化单位深入驻齐部队、养老院、社区等演出20余场,并通过迎新春文艺汇演、《家乡印象》艺术作品展等一系列务实、亲民,扬正气、接地气的活动,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牡丹江市在推出大型节庆专场演出同时,春节文化活动将舞台交给百姓,政府提供场地和服务,得到群众热情参与。佳木斯市演艺公司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儿童剧《丑小鸭》《白雪公主》,每天演出两场,连演8天。黑河市围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主题,开展“文化暖心·点亮生活”关爱特殊群体文化活动,演员登门为孤老演出。鸡西市7天组织送戏下乡演出18场。鹤岗市及所属8个县、区春节前后组织的有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66项,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嘉荫县在节前选出10名文艺辅导员深入9个乡镇,指导农民开展文艺活动,并将4500册新图书送到各乡镇图书馆。桦南县以村为单位组织送辅导下乡和迎新春文艺晚会。东宁、克山、富锦、富裕、萝北、绥滨、桦川等县市一面组织专业院团大力开展送戏下乡、到福利院等慰问演出活动,一面坚持群众唱主角,组织形式灵活、群众便于参与、内容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有效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公共文化场所服务不打烊。春节长假,全省1336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全部照常开放,各馆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特点,举办与春节相关的主题文化活动,以最全面、最周到的服务迎接群众。省博物馆推出“黑土地上迎新春 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除夕至十五,在基本陈列正常开放同时,举办《活体羊展》、清代《羊钮牙黄寿山石章》特展、《羊年春节民俗展》等以羊为题材的系列临时展览、京剧艺术服饰脸谱展等。省民族博物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优势,以普及儒家文化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为重点,春节期间安排7个展览供游客参观。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新春民俗文化展,以图片、文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作品、创意作品等形式,展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制作技艺。佳木斯市博物馆推出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满清服饰精品展、赫哲鱼皮画展、主题剪纸展览。省文化厅在哈尔滨美术馆推出《画忆哈尔滨》《春意盎然》精品油画展,用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现哈尔滨的历史变迁。各级图书馆坚持把扩大免费开放、提高群众参与作为宗旨,举办各具特色的读者活动,如书香过大年主题阅读活动、新书展、期刊展、灯谜展、书画摄影展、楹联展等,努力为市民提供假日休闲文化场所。
民俗传统文化活动烘托浓浓的年味。各地文化部门结合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点,举办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春节至元宵节前后,全省各地市、县普遍组织东北秧歌会演、展演,元宵灯会、灯展等活动。哈尔滨市“迎新春庆佳节”秧歌大赛已举办第十四届活动;鹤岗市第二十四届“迎春杯”秧歌展演,每个乡镇参演队伍不少于60人;牡丹江市秧歌展演参与团队涉及全部县(区)、乡镇(社区);伊春市21个区(林业局)均将组织冰灯展、彩灯展、焰火晚会和规模不等的秧歌展演等文艺活动;海伦市15个乡镇在乡镇文体休闲广场开展了群众秧歌展演活动;七台河市第十一届“艺术之冬”将以元宵佳节“幸福之城”秧歌展演作为闭幕式。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组织举办了2015年“欢乐冬捕”摄影采风文化行、“春满草原”迎新春晚会、“贺新春?闹元宵”秧歌汇演、《草原最美声音》新春歌会等系列文化活动,打造冬季民族文化品牌。饶河县组织伊玛堪艺术团深入驻饶部队慰问演出,国家级伊玛堪传承人为部队官兵演出精彩的《希特莫日根》和嫁令阔小唱。穆棱市组织文化志愿者们挥毫泼墨,将200余幅写满祝福的对联和“福”字送到福禄朝鲜族满族乡五林村的村民手中。省博物馆的有奖猜灯谜、赠“福”活动,传统手工制作糖人、棉花糖、糖葫芦技艺展示、手工彩灯评选等系列民俗活动,广大观众都可以亲自参与,真切感受“年”的到来。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至元宵节,全省各级文化部门组织举办的演出、展演、展览及各类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文化活动达1800多场(项),参与群众千余万人次。(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
上一篇: 哈尔滨交响乐团赴新潟市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
下一篇: 黑龙江哈尔滨对文化系统进行安全大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