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指导全国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一年来,黑龙江省文化厅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多次召开舞台精品艺术生产座谈会、规划会、学习会,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题材规划、立戏决策、科学运作、投入保障、激励约束、评价问责“六大推进机制”,初步形成切实推进艺术创作生产的系列工作思路。新剧目坚持演出一批、创排一批、储备一批“三个一批”原则;舞台创作生产题材增强地域性、大众性、时代性和市场性;题材规划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三并举原则”;推行题材规划与体裁、剧团、演员、作家、奖励机制“五个相结合”,增强可操作性;院团长应该当好策划、选题、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市场开拓、艺术鉴赏、组织推动“七个方面的专家”等等。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活力不断被激发,一年来,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潜心抓艺术精品创作,担负起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的重要责任。加强原创剧目的创作生产。创作并打磨了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反映龙江地域文化特色、弘扬主旋律的优秀剧节目。2015年推出新创排龙江剧《松江魂》、现代京剧《红松林》、话剧《张·嘎丽娅》,双鸭山市推出龙江剧《农民的儿子》,省评剧院新创反映黑龙江省新农合题材的大型评剧《千里沃野》已基本完成,反映龙江地域历史的《完颜亮》已完成剧本创作,龙江剧《女人梦》正在创作中。省歌舞剧院以东北民歌、民间小调和省歌舞剧院成立60年以来的经典曲调为主要音乐内容,大胆创新,推出经典时尚乐舞《炫酷北国》。同时,打磨一批重点剧目。厅直院团进一步加工龙江剧《鲜儿》、现代评剧《八女投江》《半江清澈半江红》、京剧现代戏《赵一曼》,齐齐哈尔市重排话剧《血战嫩江桥》、牡丹江重排话剧《少年英雄王二小》等剧目。实施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编制《庆祝建国70周年——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实施方案》,通过政府支持的主题性创作,启动艺术家创作一批反映黑龙江重大历史事件、彰显龙江文化底蕴和特色的系列美术精品。艺术创作取得重要成果。《松江魂》《惊美图》《永远的秧歌》《情醉关东》《半江清澈半江红》等十余个项目或个人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炫酷北国》获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半江清澈半江红》入选文化部“三个一批”戏曲剧本创作扶持 “买断移植剧本”项目;黑龙江省京剧院青年演员马佳凭借京剧传统剧目《白蛇传》,获全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
设计打造特色演出展览品牌。充分发挥国有文艺院团的导向性、示范性和骨干作用,以弘扬主旋律的演出占领龙江文化主阵地。农村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向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连续15年举办的“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系列主题活动,已发展成为全国文化知名活动品牌,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每年开展的“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送欢笑下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年惠及城乡群众2600余万人次。驻场文艺演出,促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精心谋划覆盖全年的《欢乐冰城》《迷人夏都》《芬芳四季》三个版块系列驻场演出活动。《欢乐冰城》冬季系列演出活动,共组织省杂技团、弗兰克·德贡集团等演出650多场,观众近70万人次;“迷人夏都”系列驻场演出活动,国有文艺院团发挥中坚力量作用,省演艺集团、哈尔滨交响乐团和哈师大交响乐团联合演出俄罗斯、欧美和日韩等风格高雅室内乐,省演艺集团推出大型经典时尚乐舞《炫酷北国》、交响音乐会《天地交响》、冰上杂技《惊美图》及《百乐会》《一只绣花鞋》《桃花巷枪案》等相声大会和相声剧,省京剧院上演《红松林》和大型优秀传统戏、折子戏,省评剧艺术中心上演《白蛇传》《杨三姐告状》《血溅乌纱》《三节烈》和折子戏专场,哈尔滨话剧院上演话剧《疯狂之夜》《21克拉》《半糖》《致爱》《索菲亚教堂的钟声》等;民营企业松雷集团出品原创音乐剧《啊!鼓岭》《梦开始的地方》《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剧目。截止到9月底,哈尔滨夏季驻场演出531场,观众达到75.3万人次;指导推动在镜泊湖、五大连池、北极村等重点旅游景区实景驻场演出《镜泊胜景》《神山圣水亘古情》《大兴安岭》等,作为传播龙江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一张张名片,极大增强了旅游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也将助推龙江旅游向纵深发展。
有序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按照中央“创作推出一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舞台及影视作品和出版物”的要求,提前策划创排抗战题材重点剧节目。自2014年始,精心策划创作并深加工10余部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剧节目。组织重点剧目在全省巡演。组织省直文艺院团开展《松江魂》《红松林》《半江清澈半江红》《张.嘎丽娅》《红灯记》《赵一曼》等抗战历史题材重头戏开展全省巡回演出活动,参与演出人员超过300人,演出60余场,观众5万余人。全省各地举办抗战文艺演出。省京剧院《红色经典演唱会》、省演艺集团《和平万岁》专题交响音乐会、东北烈士纪念馆《松花江上——大型抗日歌曲演唱会》,以及各市县文化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举办纪念演出活动,烘托了抗战胜利70周年氛围。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七三一旧址保护重点工作任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和旧址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全面开放。
策划举办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落实省政府关于对俄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意见,始终把文化交流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让龙江文化“走出去”带动黑龙江省和俄罗斯之间经贸合作发展,进而推动全方位的对俄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第六届中俄文化大集。在巩固以往大集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放大品牌效益,延展交流范围,提高交流层次和水平,本届大集被俄罗斯联邦文化部誉为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最优秀的文化交流项目。开幕式两国高水平军队艺术团体联袂演出成为大集最大的亮点。圆满完成重要演出任务。9月26日在哈巴罗夫斯克,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共同举办 “共同胜利的70年”纪念活动中,承办中方文艺演出活动。演出《中华京韵》《绢花迎春》《红莓花儿开》等充分展示国粹艺术风采及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充分关照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剧节目,突出“共同的胜利”主题,有力配合了国家领导人刘奇葆率中共代表团在此访问和两党系列纪念活动圆满成功。中联部向黑龙江省委发来感谢信:“省文化厅派出高水平演出团队,精心设计演出节目参加两党联合文艺演出,……有力保障了中共代表团此访和两党系列纪念活动的圆满成功。”出色完成“2015哈巴罗夫斯克边区黑龙江日”演出展览任务。黑龙江省文化厅承担《友谊之声》联合交响音乐会、版画展和摄影展三项工作。高水准的演出和展览为“黑龙江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赢得了哈巴嘉宾和观众的赞赏与领导首肯。圆满完成2014、2015年“中俄博览会”开幕式演出任务。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高水准的演出获得中外嘉宾和领导一致好评。推动建成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有效指导管委会规范管理运营。经营业态锁定为油画创作与展销,2015年1月5日开业,吸纳艺术机构25家入驻。油画交易中心正式营业后,文化厅与哈师大密切配合,推动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开展拍卖销售活动对接、组织编制系统营销方案、着手成立原创油画认证机构、多渠道扩大宣传推介,着力推动油画交易中心优化服务举措、规范运营管理、扩大市场销售,取得较好成效。凸显俄罗斯文化元素,策划举办系列俄罗斯油画精品陈列。在哈尔滨市美术馆常设 “俄罗斯人民画家精品展”基本陈列,及“画忆哈尔滨”等系列俄罗斯油画精品展览,与油画交易中心互为补充,营造哈尔滨城市文化艺术氛围,成为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哈尔滨文化旅游窗口,受到中俄嘉宾和游客的欢迎。完成赴毛里求斯参加 “2015年端午龙舟节”演出任务。特色鲜明的演出赢得了毛里求斯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展现了龙江精神,宣传了中华文化。
组织实施“专业艺术人才培训计划”。立足长远,确定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以加紧培养,合理使用为原则,面向全省选拔和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力争通过10年时间,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遵循艺术传习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名校,成批集中培训事业发展急需人才;拜名师,个性化培养特殊专业领域人才;请进来,借助外来师资力量孵化黑龙江省艺术人才。2011年以来,委托名校开办人才培训班10个,请进名师在省内举办培训班5个,分四批派出个性化学员拜名师学习31人,累计培训文化艺术人才403人,培训专业涵盖戏剧创作、舞蹈编导、演艺策划与营销、戏曲表演等13个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成果逐步显现。通过理论培训、现场观摩和教学实践,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和创作理念,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一大批青年专业艺术人才学成后回到原单位,承担起专业技术带头人的重任,成为院团里的领军人物。
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及省里有关省演艺集团组织框架和管理意见,成立董事会,建立党委,选举产生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事机构,积极稳妥转换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艺术生产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策划实施系列驻场演出活动,高水准完成政府指定的境外访演和“中俄博览会”开幕式演出等公益性和政治性演出任务,认真履行国有文艺院团社会责任。精心谋划拓展辅业。推进“电影产业综合体”和“全省文化产业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下一步,黑龙江省文化厅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真抓好精品艺术创作生产,用文艺繁荣的新成果带动整个文化工作提档升级。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讲话精神。以艺术创作为中心,思考推动艺术创作的措施和办法,不断丰富完善黑龙江省舞台艺术精品生产的思路和抓法。二是努力创作打磨更多舞台艺术精品。积极抓好题材创作规划,深入落实创造生产“六大推进机制”,力争尽快推出大型现代评剧《千里沃野》,抓紧组织新编历史京剧《完颜亮》的创排,适时推出大型实景杂技演出《一场雪一万年》、加快创排龙江剧《女人梦》等重点剧目,并鼓励和支持地市创排和推出一批精品。同时,通过实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收藏一批具有龙江文化内涵和黑土特色的美术精品。认真做好地方戏曲扶持政策的调研起草工作,力争尽快在黑龙江省出台。三是继续放大黑龙江省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品牌优势。配合省委宣传部深入开展好“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继续抓好省直院团特别是转企省演艺集团的驻场演出活动,不断扩大“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范围和层次,进一步丰富“送欢笑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要做好黑龙江省“群星奖”比赛组织工作,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省文艺活动中来。四是切实加强文化政策的研究和顶层设计。针对中央文化发展政策密集出台的形势,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推进《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实施办法》尽快通过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审定批准;力争年底前完成《黑龙江戏曲振兴扶持工程实施办法》起草工作;认真落实国办《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积极落实国办《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并督促地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五是进一步强化艺术创作生产保障。继续加大黑龙江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力度,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和地市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艺术创作生产领域,多渠道增加艺术创作生产投入。巩固提高黑龙江省艺术人才培养成果,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为黑龙江省文艺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