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发布时间:2016-05-18 09:57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5-18

  为全面摸清黑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现状,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按照文化部要求,黑龙江省文化厅成立了黑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普查工作办公室设在省艺术研究院,全面开展全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自今年3月9日正式启动以来,普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本次普查分为工作准备、信息采集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于2017年6月结束。普查范围是黑龙江省传统戏曲剧种,包括皮影戏、木偶戏等不同戏曲样式,主要内容涉及剧种名称、声腔、艺术渊源、形成时间、流行区域、国有文艺演出团体和主要的民营文艺演出团体、代表人物等相关文字、图片资料。采集信息后,统一上传至文化部建立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平台”,形成数据库。

  本次普查工作涉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绥化、黑河、双鸭山、鹤岗、鸡西、七台河、伊春12个地市和省直属文化系统的戏曲演出团体、教育培训机构和艺术科研机构,共计98家单位。通过普查将全面掌握黑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的数量、形成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分布和流传区域、演出团体、人才状况、演出剧目、生存现状等,实现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区域戏曲文化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更好地促进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省艺术研究院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保证了全省地方戏曲普查工作顺利实施。为使普查工作更为有效和严谨,做了充分工作准备。从各部门抽调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进入普查工作办公室,进行内部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在全国戏曲普查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普查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开展全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普查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全国戏曲普查办规范要求,明确哪些属于演出团体填写,哪些属于研究机构填写,对13个类别的普查表填写的格式和规范了然于胸,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普查办公室制定了“专人专项、负责到底、追究问责”的工作机制,根据调研对象和内容,将普查单位具体到每个人,直至后期录入平台开通后的录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由具体负责人员重新采集数据,负责到底,直至准确无误。

  普查工作办公室与全国戏曲普查办公室保持紧密联系,主动沟通,及时解决了演出团体经费数据表中财政收入是否包括工资收入、创研机构人才获奖范围、教育培训结构近年来没有戏曲教学是否计入统计范围等问题。

  在黑龙江省文化厅的领导和艺术处的指导下,省艺术研究院戏曲普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主动作为,全省地方戏曲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包括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鹤岗、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伊春在内的8个地区共计25家单位的普查工作,填写普查表175个。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被调研单位进行沟通确认,重填普查表。

  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将开展实地调查,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圆满完成下一阶段普查工作任务。(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