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8月2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文庙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启蒙养正 开蒙圣礼”活动暨“开蒙礼”圆满落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时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孩童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品格。“开蒙”也称“破蒙”,是古代“人生四礼”中的第一礼。古代儿童开始识字、学习礼俗前都要“破蒙”,目的是打破蒙昧的状态,更好地学习。
哈尔滨文庙的“开蒙礼”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截至目前共包含有“正衣冠”“状元桥上说理想”“拜孔子”“朱砂启智”“开笔写字”“感恩父母”等内容。孩童们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环境中、在传统文化的氛围影响下,一边感受文化的魅力,一边学习“礼”的意义。
每进行一项内容,讲解员都会为大家讲解缘由,如为何要“朱砂启智”?因为“智”与“痣”同音,在眉心处点上红痣,寓意从此开启了智慧的大门,目明心亮。点痣时,德高望重的长者真切的叮嘱孩童进入学校后要学会谦让、发奋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孩子们也认真的点头应允,表示要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开蒙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拜孔子”。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的德行比学识还要令人称赞。孩童从小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养成高尚的品德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只有尊重老师、尊重知识才能学到真本领、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孔子像前,讲解员也会通过生动、易于理解的小故事引导孩童要踏实做人、好好学习。
“开蒙礼”不仅重在开蒙,更要重“礼”。将“礼文化”融入到活动中,更有利于孩童模仿、学习。
中华古代私塾举行的“开蒙礼”形式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拜孔子;第二步拜老师;第三步是同学之间互相行礼致意,分食红蛋和糖果;第四步就是正式成为学生,踏上求学之路。
在文庙,孩童进行完“开蒙”仪式后会来到大成殿前领取红蛋,身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将装在文庙福袋中的红蛋捧在手心,交给孩子时叮嘱其要尊师敬长并送上祝福的话语。孩童则要站立端正,双手捧起恭恭敬敬的领取。这看似简单的“一授一收”就是“礼”最自然的流露。
整个开蒙过程仪式感强烈、气氛庄重,孩童们对像“作揖”这样较为陌生的礼节格外的专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认真真逐步完成每项内容。除了孩子们得到了心灵上的启迪,家长也有所收获,纷纷表示日后会在生活中言传身教,做孩子的好榜样。
哈尔滨文庙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然而然的成为传扬儒家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活动策划初期,就明确要以“礼”为核心,每一步骤都要揣度孩子们的心思、从孩子的角度进行安排,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生动不死板。活动进行两天之后,馆领导组织相关部室召开“开蒙礼总结交流会”,对仪式中出现问题及时修正,力求完美。哈尔滨文庙一直重视自身的教育职能,特别是积极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在未来也会不断完善,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
上一篇: 《黑土明珠 云端讷河——讷河特展》开幕 |
下一篇: 第七届中俄文化大集中国画精品展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