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湖南
湖南
湖南长沙以公共文化标准化补齐基层文化短板
发布时间:2015-06-10 14:50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6-10

  长沙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为探索公共文化标准化路径,长沙制定出台了《长沙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着眼于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平台打造为载体,率先建成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一是抓市级标志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长沙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建设,以“省会地标、长沙客厅、文化圣殿、百姓乐园”的目标定位,努力将滨江文化园打造成长沙文化的传世之作、长沙城市的品质之窗。推进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西湖文化园、新广电中心建设,加快长沙国王陵、铜官窑、炭河里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设长沙美术馆。二是抓基层项目建设。各区县(市)加快推进区县(市)文体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乡镇(街道)推进文化站建设提质,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和体育健身设施,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各村(社区)要整合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基层文化工程,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实施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工程,推行农家书屋星级管理制度。三是抓项目载体建设。全面落实《长沙图书馆总分馆实施方案》要求,形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县(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图书馆为分馆,以街区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图书流动服务车为补充的总分馆体系,实现借阅“一卡通”。实施文化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平台共享、资源互补、区域协同、供需对接”的文化馆运行模式,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群众文化创作、辅导培训、团队建设、成果展示、技术服务等体系化运行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一是完善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农家书屋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剧院、电影院等设立公益性专场,向公众提供免费或低价演出放映。二是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充分利用专业剧场、社区、广场等场所,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性文艺演出、项目展示、作品展览等活动,推动群文节目登舞台、上媒体、进展厅,实现群众文化“人人可展示、周周有演出、常年不落幕”。打造覆盖城乡的“百姓大舞台,有艺你就来”——千团万户百万市民才艺大展示的生动局面。三是培育优质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在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社会阅读、非遗保护、文艺创作、新闻媒体、文博服务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在全省、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名品名节。市级继续深化“欢乐潇湘·品质长沙”、“雅韵星城”、“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阳光娱乐·创业兴文”、“文化橘洲”、“舞动星城·歌涌湘江”、“千团汇演·百佳评选”、“校园文化进社区”等特色品牌活动。各区县(市)按照“一区县(市)一精品”、“一乡(街)一优品”、“一村(社区)一成品”、“一行业一特品”的原则,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四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以“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群星奖”等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长沙声音,实施精品战略,做到对口味、有品位、耐寻味。要结合湖湘文化元素,打造市民喜闻乐见的综艺实景剧。深入挖掘湘剧、花鼓戏、弹词、山歌等本土文化资源,创作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艺精品。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增强文化服务发展动力。一是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组建理事会。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扶持民办话剧团、合唱团、民乐团,鼓励扶持民办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鼓励扶持民办实体书店。弘扬雷锋家乡学雷锋的风尚,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通过举办金鹰电视艺术节、长沙湘江国际音乐节、国际雕塑节、橘洲音乐节、阳光娱乐节、图书博览会、公益电影月等节会,开放领域、拓宽渠道、主动引导,推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执法,确保市场繁荣、有序健康。

  以长效常态为目标,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建立绩效评估标准。以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产品供给、服务效能等为主要指标,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将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二是建立社会评价制度。建立经常性的群众需求调研、征询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建立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效果的评价机制,组织或委托“第三方评估”开展公共文化机构公众满意度调查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估公共文化机构绩效的重要依据。建立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反映诉求的机制,形成富有长沙特点的以群众为主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方式。三是建立奖优罚劣制度。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效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采取“以奖代拨”的形式鼓励争先创优。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评估信息系统,把公众评价结果作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分类定级、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来源: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