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对省级文化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先后新建了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和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但调查发现,这些文化设施和场所每天参观者并不多,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究其原因,主要是门票收费挡住了观众。
江苏省文化部门算了一笔账:省级三大文化单位拥有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藏品上千万件,在职员工上千人,每年运行经费5000万元,而每年收取的门票费仅90万元左右。就是这为数不多的门票费,把大量观众和读者挡在了公共文化场所的门外,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2008年初,江苏省文化厅多次召开厅党组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对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和江苏省美术馆实行免费开放。当年春节期间,这一政策如期实施,省级三大馆参观人数达到10万,是原来的近10倍,社会反响强烈,各界好评如潮。
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后,在文化部的部署下,江苏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向全面、纵深推进。按照要求,江苏省在总结省级三大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推进全省免费开放工作。2008年,江苏省公布了174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名单。2009年,江苏省又明确要求全省109个公共图书馆全部免费开放,117个文化馆除社会艺术培训外,其他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截至目前,江苏省共有109个公共图书馆、117个文化馆以及174个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机构总数达到了400个。免费开放后,观众人数成倍增长,2009年仅省级博物馆就接待观众3928万人次,是“十五”期间接待观众总数的1.3倍。
江苏省在推进免费开放时明确提出,免费不减内容、不降质量,并且要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不断增加开放内容。除了增加各种展览、阅览等传统项目外,一些公共场馆还开设了各类讲座,组织开展与公众的各种互动活动,并增设基层服务点。江苏省美术馆从去年起实施“三个免费”,即所有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为有成就的艺术家免费举办展览,为青少年美术爱好者免费举办现场美术培训。针对免费开放后人数增多、人员结构复杂的新情况,免费开放单位新增了许多服务项目,如讲解服务、资料查询、信息预报等,争取做到让公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既是文化部门的新课题,也是文化工作的系统工程。江苏省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做到“四个保障”:一是经费保障。在免费开放工作启动之初,江苏省文化部门在经费问题上“先斩后奏”,财政部门非但没有提出异议,反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主动上门进行调研和核算,根据近3年门票收入的平均数,确定对省级三大馆予以经费补贴。几年来,江苏省用于免费开放的经费达到8.5亿元。二是设施保障。免费开放对文化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江苏省对免费开放单位的设施设备进行了充实、改造和完善,增加了卫生设施、讲解设备、残疾人通道以及安保设备等,为免费开放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三是安全保障。免费开放最大的难题和隐患是安全问题,为此,江苏省文化部门采取了“免费不免票”的办法,适当控制人流,实行有序参观。同时加强安保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确保安全。四是队伍保障。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大量增加的现状,免费开放单位新增了部分工作人员,同时在高校招募并组织了志愿者队伍,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业务素质。
据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介绍,江苏省对下一步免费开放工作也列出了时间表,各项开放时间都在财政部、文化部要求的时间之前:第一,在今年上半年,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部免费开放;第二,到今年底,全省1330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第三,力争在明后年进一步完善所有免费开放单位的服务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为确保免费开放工作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文化部门还将陆续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标准化意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办法》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条例》,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免费开放工作的长效运行;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为免费开放增强活力和动力;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切实提高免费开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上一篇: 江苏今年重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下一篇: 文化强省写入江苏“十二五”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