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江苏
江苏
南京江宁区:激活公共文化建设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12-08-22 10: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8-22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10个街道文化站(室)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品牌文化活动“江宁之春”每年为全区百姓送上200多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三送”工程每年送书20余万册、送戏60余场、送电影2400余场次;全区200多个广场文化活动四季不断……如今,优质高效、及时便民的文化服务让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百姓生活得多姿多彩。
    公共文化设施 让市民“用”起来
    近年来,江宁区坚持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城乡联动,初步形成了设施功能齐全、机制灵活健全、网络体系完善的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011年以来,该区加大了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将区级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保障经费纳入到该区年度预算,并提高了“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为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该区还安排了近3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提档升级和建设全区图书资源共享“一卡通”,并启动了图书馆环境的改造整治项目。
    2011年江宁区列入江苏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今年江宁区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以创建市级示范文化站、示范文化室为重点,以创建社区特色文化广场为载体,以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为抓手,计划创建南京市示范文化站2个、示范文化室10个、省级街道文化站基层服务示范点6个、社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99个、示范文化广场1个、社区特色文化广场8个,在全区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创建一批以汤山、秣陵街道为代表的具有创新性、带动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把江宁建成南京及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高地和样板区。
    品牌文化活动 让百姓“乐”起来
    为促进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江宁区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以“春之风”“夏之夜”“秋之韵”“冬之歌”4个篇章统领全年的文化活动:“春之风”举办“江宁之春”文化节,“夏之夜”举办社区广场纳凉晚会,“秋之韵”举办部门文化惠民演出,“冬之歌”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4个篇章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城乡。
    在举办“江宁之春”品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该区还创造性地打造了“江宁读书节”“幸福社区行”“江宁市民文化讲堂”和“文化与文明讲坛”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示范推动作用,引领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向常态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近年来,广场文化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江宁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加大投入兴建市民文化广场、举办广场文化活动。为加大对全区广场文化活动的指导培训力度,江宁区文化主管部门每天都会安排专业的舞蹈教练和文化志愿者准时赶到各个市民广场为市民免费教授舞蹈;每年6月至7月,在全区10个街道轮流举办广场舞大赛,为广场舞爱好者搭建一展身手的闪亮舞台;利用公休日、节假日等不定期地在各个群众文化广场开展歌咏比赛、舞蹈比赛、秧歌比赛、赛诗会、演讲会、读书会等文化赛事,吸引市民参与文化活动,感受广场文化活动的热烈氛围。如今,该区的广场文化活动已遍地开花,构筑起一道道亮丽的城市文化风景线。
    部门联动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江宁区在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结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方针,积极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每年在筹办“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活动期间,江宁区政府都会组织全区40多个部门、10个街道共同参加文化节筹办部门协调会,要求全区各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使文化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领导、策划协调、运作服务、经费保障的工作机制,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责任到位、计划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安全到位、人员到位。“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还以其品牌效应,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活动,不仅在资金、人员等方面对文化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为宣传企业文化、塑造自身形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与此同时,区域内的江宁茶文化博物馆、江苏书画家原创社区、江宁方山画家村、杨柳村民俗文化馆、江宁非遗展示馆等一大批以民营资金注入的博物馆、展示馆、美术馆,也成为江宁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过去单纯依靠政府举办文化活动的单一形式,激活了江宁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池活水,使该区公共文化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