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江苏
江苏
非遗+旅游:守正创新 讲好江苏故事
发布时间:2019-12-13 15:5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9-12-13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一边领略非遗传承人的手艺一边与其闲聊;在扬州瘦西湖边的趣园茶社,品味地道淮扬菜的同时听专业人士“说菜”;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坐在百年古银杏下把玩非遗文创……日前,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主办的“文旅融合看江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2019全国主流媒体专题采风活动圆满落幕,行程中看到了一幅传统与时尚同框、颜值与气质齐飞的江苏非遗画卷。
  非遗与旅游相得益彰
  南京夫子庙的秦淮灯彩、无锡惠山古镇的惠山泥人、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里的昆曲……在江苏,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并不新鲜,已经成为江苏旅游的名片之一,乘着文旅融合东风,非遗+旅游势头更劲,交互体验不断升级。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金陵工巧”非遗展线上,17间非遗工坊进驻了17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大部分一个月中有20多天都是在馆内工坊中的,其间,除了做自己的手艺,还担负起了传播非遗文化的责任,不定期为市民游客授课、展演。
  近期,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非遗文化月”,景区讲解员陆瑶介绍,从2017年开始,“非遗文化月”就在景区生根,其间,会通过非遗市集、非遗美食、非遗体验、非遗演艺、非遗传承等五大活动,让游客领悟非遗的魅力和精髓。为了给游客带去更好的体验,“非遗文化月”开始前,讲解员们还会接受扬州雕版印刷、扬派盆景、扬州剪纸等内容的专项培训。
  不仅老牌景区打好“非遗牌”,一些新景区也借非遗热赚人气。来到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景区时,恰好遇见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的一支400余人的秋游队伍,剪纸、梆子戏等分布在景区的近30个非遗展示点,让学生们目不暇接。徐州户部山明清建筑保护中心主任李春雷说,户部山古民居景区相对较新,人流量不大,非遗项目与景区特色相契合,传承人来到景区,不仅能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还能为景区带来一定热度。景区综合传承人出席时间长短等因素,给予一定补贴,以吸引更多非遗项目入驻。
  市民与游客共享非遗文化
  在江苏,非遗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属于每个人的城市记忆。
  “非遗本就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过去南京人逛灯会买只荷花灯、走亲访友带个葫芦画很平常,而今天的游客也越发喜欢走街串巷、了解日常,非遗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了让非遗重新走进寻常百姓家,江苏各地都下了一番功夫。扬州在今年的“3号文件”中就提出,要把本土非遗元素融入城市环境建设当中。如今,高速入口、城市绿化,随处可见扬派剪纸、雕版印刷等非遗元素,位于文昌商业中心的鼎和居淮扬餐厅还推出了“自己做淮扬菜”的体验项目;南京云锦博物馆既有高档的艺术品,也有价格亲民的新文创;镇江扬中三环幼儿园内有民俗区,园外则与拥有19项市级非遗项目的西来桥镇往来密切,定期带孩子们前去体验;各地常态化举办的“非遗进社区”活动更是让市民在家门口与非遗零距离接触。苏州的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等地是“成长苏州”苏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的小课堂体验昆曲和评弹,同时,还可以拿一份体验站探秘任务卡,提升参与热情。
  苏州戏曲博物馆办公室主任谈峰表示,博物馆一年要举办三四百场活动,且大部分是免费的。“对许多附近的居民来说,昆曲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在平江路附近工作了几十年的王丽春说,自己在耳濡目染中对评弹中的蒋调愈发热爱和习惯,隔三差五就要来听一段。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负责人表示,不仅仅是工艺美术、传统戏曲,很多文学作品、历史传说,也是江苏非遗的重要组成,比如《西游记》之于连云港花果山、《白蛇传》之于镇江金山、董永传说之于盐城东台等等,作品、传说通过景区这一载体得以传承,而城市则通过这些作品、传说的现代化表达,丰满了内涵,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
  当非遗的气息弥漫整座城市,非遗的传承也就水到渠成,但非遗企业,尤其是小微非遗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并不容易,政府输血与企业造血正在双管齐下。
  据了解,江苏每年都会提供非遗保护专项资金,2019年,江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度重点项目、传承人群研培、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等各项资金投入合计达1530万元,为江苏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坚持守正创新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将原本陶土的太平泥叫叫进行高温烧制,增加韧性,同时添加色彩,不断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则牵头组织旅行社、学校走进他的工作室开展学习体验,今年该项目获得10万元的升级非遗项目补贴。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李良武表示,一些非遗项目以前纯靠手艺吃饭,没有市场资源,也不懂市场营销,他们便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通过政府与其双向互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扬州理发刀博物馆除了享受到免租金的优惠外,目前也正申请当地文旅部门的政策补助。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凌、赵兵都放下之前的工作进驻博物馆。赵兵表示,扬州的修面刀、采耳、修脚刀工艺是地方一绝,将这些工艺集聚并呈现给外地游客,会让大家眼前一亮。潘继凌自己研究出的一种叫“穗发”的发型如今就颇受欢迎,前来消费的人络绎不绝。二人还透露,2020年他们将开展免费的培训课程,让更多人认识扬州“三把刀”技艺。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振霞不仅经常带上香包到景区或展会上“一展身手”,还和女儿张艳开了一家网店。张艳说,每逢佳节,网店一天能卖出30多个香包,更重要的是,这是展示非遗的窗口,她们会一直坚守下去。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负责人坦言,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保护工作迎来从过去的抢救非遗向创新非遗、发展非遗转变的机遇期。江苏将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模式,一方面大力支持和引导非遗项目提档升级,打造适合时代发展、契合市场需求的好看、好玩、好用的产品;另一方面计划搭建旅游景区、度假区、展馆等载体与非遗项目的对接平台,并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对合作成效显著并形成规模效应的给予奖补,推动江苏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助力江苏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邰子君 雷琛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