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金秋时节,沈阳文化事业一派丰收景象: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成绩喜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艺术精品力作在全国摘金,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春潮涌现——
“沈阳文化事业亮点频现,全线飘红!”金秋时节,作为全国综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沈阳,文化战线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成绩喜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艺术精品力作在全国摘金,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春潮涌现……沈阳正以高起点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
惠民工程百姓普遍受益
“现在的生活真是好了,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国内外的大事!”10月12日傍晚,东陵区王滨乡疙瘩沟村村民安佳和家人又坐在电视机前,用遥控器寻找着自己爱看的节目。他说,过去别说有线电视了,什么电视节目都收不到。现在沈阳广电“村村通”工程使疙瘩沟村村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要说起沈阳人文化生活的大变化,家住大东区吉祥市场附近的李大姐更深有感触。她笑着对记者说:“今年我退休了,本想到外地去好好旅游一次。可一打听才知道,咱沈阳就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文物景观和文化场馆。”她说自己不仅去了沈阳世博园、奥体中心、金融博物馆,还看了铁西铸造馆、工人村生活馆等,而且在她的带动下,每逢节假日全家人市内文化游成了不可缺少的内容。
沈阳文化繁荣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沈阳发展文化强市的清晰思路。保证群众获得文化滋养,搞好文化阵地建设,这是沈阳市决策层的共识。记者从沈阳市文广局了解到这样一组喜人的数据:眼下,沈阳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布局。市区(县)两级文化馆(艺术馆)已有15个、图书馆新建扩建19个,各类博物馆20余个,全市1132个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乡镇、街道、社区、村级文化广场遍布沈阳城乡,总数达1800多个,今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将达到2万余场,参与人数将达1000多万人次。
今年大受欢迎的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即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和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更是让群众叫好。其中,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整合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等艺术资源,组织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师生面向全市广大群众开展高层次、专业化、多门类的公益性艺术培训。目前,各高校艺术院系已累计培训18万人次;全市已有792个社区聘任了艺术指导员,累计授课3000多课时,培训群众近10万人次。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以市属专业院团、市群众艺术馆和各区县(市)艺术表演团体为主体,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推动艺术进社区、进村屯、进企业、进广场、进公园。目前,专业院团已演出229场,受益群众达37.5万人次;市区(县)两级群文单位演出340场,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次。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开展以来,全市总受益人数已达120万人次!
无论是“双百万”、村村通、农家书屋工程,还是遍布城乡的文化场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让广大群众在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文艺作品繁花似锦
今年,沈阳文化艺术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不但成为沈阳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现象,更成为沈阳一张标志性的名片。
5月25日,沈阳评剧院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一举摘取“文华大奖”,赢得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戏剧艺术的最高荣誉,填补了多年来沈阳在“文华大奖”上的空白。8月16日,《我那呼兰河》又获得“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中国戏曲学会奖”,再次获得国家级艺术大奖。9月29日,历时近一个月的省第八届艺术节在沈阳落帷,《我那呼兰河》又获得省第二届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特别大奖。
沈阳杂技团再接再厉,10年前,他们推出了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天幻》。而今,当沈杂获得南美市场连续3年的演出合同后,又再造了《天幻Ⅱ》,未来3年里,在南美洲高端演出市场将进行700至800场商业演出。
在今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晚会上,沈阳市选送的“沈阳大学生文化节”、东北拉场戏《差钱了》和音乐作品《春韵》三个项目全部获奖,获奖率达到百分之百,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很少见的。
沈阳文化产业春潮涌现
2006年以来,沈阳文化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展现出一片朝阳气象。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令人兴奋,文化产业这艘航母正乘风借力,破浪前行。
电影产业——最具成长潜力。作为传递文化的最佳载体之一,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子行业。据市电影公司统计,2007年沈阳电影票房总数还不到4000万元,2008年超过了7000万元,2009年是1.1亿元,而今年则有望突破2亿元大关,全年观众人数也将接近300万人次。沈阳的电影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变,而电影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大势,也有力推进了沈阳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包括华臣影城、新东北影城(中兴店)等在内,沈阳已经有了12座现代化的影城,电影大银幕数量也超过60块。而目前的现实是:沈阳的电影市场还远没有饱和,沈阳的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动漫产业——打造“动漫之都”。自2004年沈阳成立动漫产业基地以来,沈阳的动漫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沈阳斥资4000万元建立了动漫公共技术平台,成立动漫企业150多家。2007年6月,沈阳动漫产业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2008年12月又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沈阳正全力向中国“动漫之都”挺进。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成为沈阳动漫产业的两大重要板块,构建了沈阳动漫产业的合理布局。沈阳动漫产业基地现有来自韩国、中国香港以及国内从事动画制作、网络游戏、虚拟仿真、游戏运营以及技术培训的企业120家,其中原创企业占一半以上。2008年,沈阳动漫产业基地实现产值15亿元,有10部原创作品制作完成并通过审查获得发行许可证,总片长8000分钟,成长速度惊人。今年,动漫产业用房将达到20万平方米,动漫企业总数将达到160家,其中动漫原创企业80家,产业链企业20家。原创动画片总长度将突破2万分钟,动漫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200亿元,基地规模将进入国内前5名。
去年,沈阳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沈阳动漫电玩博览会,创下五天观展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记录。今年8月,第二届动漫电玩博览会在动漫迷们的热切期待中揭幕,可以说,动漫电玩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沈阳动漫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可以施展拳脚的新天地。
演出产业——海外飘红。作为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沈阳的演出团体打造品牌、拓展海外市场双管齐下,更是大放异彩。
目前,沈阳的文化体制改革已由面上突破转向纵深推进,沈阳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了规模经济效益,提高集约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先后成立的书业、杂技、演艺、报业、电影、传媒网络和紫气东来七个文化集团公司的实力不断壮大。全市62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界定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对列为国家重点院团的沈阳京剧院和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沈阳评剧院,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出版印刷、娱乐演出、动漫制作和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
作为全国综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沈阳今天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动漫动画产业、影视制作产业、文化娱乐消费业、演出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沈阳将会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上一篇: 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论坛在本溪召开 |
下一篇: 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