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改革刚启动时,不少演职人员心情复杂,有误解和怨气,成群结队找团里、局里、市里领导反映,如今,这些对改革的彷徨和不情愿都变成了积极参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职工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是我们成功的秘诀。”营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丽说。
钱从哪里来
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是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一直依靠财政拨款维持生计的市级文艺院团来说,自行负担改革成本显然行不通。营口市领导认为,伴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收入稳步提高,拿出几百万元来支持改革,“这笔钱应当拿、拿得起”。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市财政决定给予刚组建的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5年资金扶持,把过去的人员经费改为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基金。2010年是转制后的第一年,总经理高峰告诉记者,市里仍按原“三团”经费额度全额拨款450万元,另增加100万元扶持基金。其中30%用于偿还原歌舞团欠职工个人抵押金、“三险”金、“三团”离休干部医疗费和购置设备。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按全额拨付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基金。5年过渡期期满后,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市财政每年继续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另外,“三团”清产核资所需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原歌舞团所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金共82万元,做挂账处理。“有了资金保障,经营起来就有了底气,用发展基金还可以去社会上招聘优秀人才,这样企业就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高峰说。
人往哪里去
“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时安置人员的常用做法。对事业身份的“老人”,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三个渠道解决:
一是“退一批”。三个团按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人员实行提前退休,过渡期内养老金由市财政承担。
二是“留一批”。在未退休人员中,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把适合人员留在新组建的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人员身份彻底转换,实行企业性质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
三是“转一批”。未进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员,人事关系由市群众艺术馆代管,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转岗到市内的社区做文化辅导员,工资每月1000元,以后随公益性岗位工资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并高于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标准,其社保金单位缴纳部分由市财政承担,到法定年龄时按原参保渠道退休。
一直以来,“好企业”不如“赖事业”的观念根深蒂固,打破这种保守观念,得力于营口市召开的一次转企改制动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领导与职工面对面,现场回答提问,详细解读政策。会上的一个小故事至今令多位演职人员记忆深刻。一位坐在最后一排的演员站起来提问:“你说我是退好还是留在企业好?”市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回答:“我看不清楚你多大年龄,不太了解你。如果你是我亲弟弟,我就问你,你是不是热爱这项事业?如果热爱,有发展,又年轻,你一定要留下。如果你觉得你跑龙套没有什么大的发展,而且年龄比较大,再过个三五年可能就要退休了,我劝你趁早借这班车按照事业岗位标准退下来,保险各方面都很优厚。”
“明白了,我退!”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由于政策制定科学规范,措施方法积极稳妥,在具体实施操作中,职工群众感到“退也挺好、留也挺好、转也挺好”,实现了让退休人员放心,上岗人员舒心,转岗人员安心。“三团”中退休、留在新企业、进社区的人员基本上各占1/3,三方满意,全员稳定。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把群众作为改革的主体,一片真情做好思想工作,把得人心的改革政策与暖人心、稳人心的思想工作紧密结合,才能使群众理解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改革激发院团活力
现在,最让高峰头疼的是,天天都有演员到办公室找自己,争着抢着上节目,生怕没活干。而在转企改制前,业务科长每次安排角色时都犯难,不是这个说演不了,就是那个说不愿干。改革,已从根本上激发了院团活力。
改制后,有些已经走了的演员又回来了,有些打算走的最终又留下了,有些本不愿来的现在费尽心思要进来。周海萍是原营口市评剧团的演员,原本打算辞职去外地发展的她,在新公司成立后,通过公开竞聘成了市场营销部经理,“留下和新公司一起开创一番新事业”是她现在最大的心愿。而在营口市颇有名气的声乐演员亢平主动放弃了事业编制,进入了新组建的公司。
老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新人才的补充也没有间断。从沈阳音乐学院舞蹈专业毕业后,青年演员哈懿珈来到了转企改制后的营口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这位在深圳工作过几年、本可以继续留在深圳挣高薪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营口是我的家乡,转制后的新公司是青年人成长的最佳平台。除了跳舞,公司还发掘我在编舞方面的艺术潜力,在这里工作我感觉既踏实,又有前途。”去年7月,哈懿珈带着舞蹈《春闺梦》和《花儿红了》,在第43届北非国际演剧节上摘得了金奖。
如今,公司积极开拓演出市场,把精心创演的新节目推广到星级酒店、大企业、部队中,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下一步,他们要把辽河大剧院作为自己的固定演出场所,积极打造一个以本土市场为中心,辐射外省市,集艺术策划、创作、演出、营销为一体的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推动营口地区音乐、舞蹈、京剧、评剧、曲艺、辽剧等艺术品种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 话剧《郭明义》辽宁首演 |
下一篇: 沈阳市少儿图书馆喜迎建馆6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