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辽宁
辽宁
辽宁: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布时间:2011-08-31 14:08 来源:辽宁省文化厅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辽宁省文化厅 2011-08-31
  “辽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 201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占全省GDP的0.83%,已经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是日前记者在本月25号即将开幕的第四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组委会采访时,所看到的一组组喜人的数字。

  近年来,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文化厅认真贯彻《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积极推进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了以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大连、丹东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及辽西特色文化产业区三大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形成了以演艺、娱乐、动漫、工艺美术品、文化会展和文化旅游等行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使传统产业优势日益明显,新兴产业业态快速兴起,文化产业亮点纷呈。

  演艺业成绩显著

  辽宁省演艺产业以打造精品演艺项目为重点,积极开拓国内外演出市场,促进了全省演艺产业的快速发展。辽宁演艺集团《女儿风流》、辽宁芭蕾舞团《二泉映月》、《末代皇帝》、沈阳杂技集团有限公司《龙幻》、大连杂技团《胡桃夹子》被评为2009—2010年度优秀出口文化产品,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被商务部、文化部评为2009-2010年国家重点出口文化企业。民营演出团体辽宁民间艺术团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 辽宁民间艺术团“刘老根大舞台”被文化部、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重点旅游演出项目”。

  大众娱乐业稳步发展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辽宁省加大了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扶持。目前,全省拥有各类娱乐场所17833家,其中,卡啦OK(歌舞)厅4023家、电子游戏厅847家、音像店4869家、网吧8094家,大众娱乐业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秩序比较规范、经营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文化旅游业形成特色

  辽宁省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用文化提升旅游业品质,依托我省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了以沈阳“一宫二陵”、张氏帅府,抚顺清永陵、元帅林,锦州奉国寺为代表的清文化旅游热线;以朝阳牛河梁遗址,葫芦岛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本溪五女山山城等集历史文化、教育观赏于一身的历史文化旅游热线;以沈阳棋盘山风景区、鞍山千山、本溪水洞和丹东凤凰山等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自然人文旅游热线,这几条文化旅游热线带动了辽宁省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工艺美术品业日趋繁荣

  通过几年的发展,辽宁省逐步形成了以鞍山岫玉、阜新玛瑙、本溪辽砚、大连大清集团的青铜工艺品为主,以朝阳紫砂、抚顺煤雕、锦州满族刺绣、辽阳女娲石和铁岭美术工笔画为辅的具有辽宁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牌;培育和打造了沈阳鲁园古玩市场、盛京古玩市场、锦州古玩城、阜新玛瑙宝石城等民间工艺品市场,一些工艺美术品和工艺品交易市场已经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2006年以来,辽宁省依托沈阳、大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人才、技术、环境和区域优势,积极打造沈阳、大连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使辽宁省的动漫游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共有动漫游戏企业323家,其中:沈阳浑南动漫产业基地142家,大连动漫产业振兴基地158家,从业人员13123余人(沈阳6000人、大连7123人),2010年产值达到93个亿(沈阳25个亿;大连68个亿),比2009年的68个亿增长了35%。

  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几年来,辽宁省积极实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战略、骨干企业带动战略,大力开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的培育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沈阳棋盘山开发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辽宁民间艺术团、辽西古玩商城、大连普利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连大青集团、辽宁大剧院、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盘锦辽河文化产业园区、大连海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三农”博览园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有限公司10个文化企业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沈阳市浑南新区动漫产业基地被新闻出版署命名为国家动漫产业示范基地、大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漫产业示范基地被文化部、广电总局命名为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目前,辽宁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总数达到13个,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