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辽宁
辽宁
辽宁省首届群众文化节: “我的文化我唱主角”
发布时间:2011-10-13 14: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10-13

    中国文化报驻辽宁记者毛琦报道:从9月16日到10月15日,辽宁省首届群众文化节在沈阳及辽宁省内各地轮番组织不同层次共计500多场演出,使“十一”前后的全省文艺舞台亮点频现。首届群众文化节的举办标志着辽宁的普通百姓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化节日,这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有关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此后,辽宁省群众文化节将每两年举办一次,与已经举办八届的辽宁省艺术节“一俗一雅”,剧场内外优势互补,使辽宁当地百姓年年都有值得期待的文化大戏。 
    政府办节: 创新思路文化惠民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对群众文化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与指导力度,辽宁也将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向群众文化倾斜。群众文化天天搞,怎样做才能有新意有看点,切实满足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这是辽宁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一直以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创出新意,辽宁省文化厅针对本省群众文化基础好、百姓参与积极性高、参演水平高以及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丰富的特点,以创新的思路整合了全省资源,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省级“群众文化节”这一有规模、有力度的载体,以政府主导的形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具体活动上,首届群众文化节不仅组织了省级规模的社区群众声乐器乐展示、农村小戏小品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展演等各类特色活动,还在各市之间开展名为“联城欢歌”的结对子演出活动。这种乡情浓郁、新鲜有趣的演出方式,加强了地区间的交流,使优秀的群众文化资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百姓看戏: “一点不比专业的差” 
    说起看文艺演出,以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专业院团的剧场演出,但近年来一系列高水平的群众文化演出让辽宁的普通百姓改变了这一看法。在他们眼中,好演出不分剧场广场,好节目也不一定都在专业院团。在去年9月举办的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上,群众文化演出就占据了艺术节的半壁江山。今年的首届群众文化节,更是让少有机会走进剧场的普通百姓大饱眼福。开幕式演出现场,由大连6个乡村、街道群众联合表演的龙鼓舞虎虎生风,让人眼花缭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中,蒙古族短调民歌《西树梅林》婉转高亢、萨满风情舞蹈《远古的呼唤》神秘热烈,都让观众如痴如醉。一位65岁的老观众动情地对记者说,唱的跳的都太好了,一点不比专业的差,希望这样的演出再多点,我们爱看。 
    普通观众有如此评价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方面,在文化部门的积极参与组织、不断的创作与演出活动中,辽宁的群众文化水平有了相当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这些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群众演员创作演出的节目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近乎“偏心”的喜欢。应该说,群众高兴,文化节的鼓槌就敲在了正点上。 
    群众文化节: 凸显群众主体地位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首届群众文化节开幕式讲话中说:“这些年,辽宁省群众文化活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地投身文化,创造文化,享有文化,‘我的文化我唱主角’已经成为辽宁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一特点在这次群众文化节各项活动的组织演出中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辽宁省首届群众文化节强调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说。一是群众投身文化——群众演。本届群众文化节上演的所有节目以及县区、乡镇活动几乎都是由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爱好者操刀制作的,演职人员绝大多数来自社区或农村。参加演出的海城市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就是由40多名农民艺人组成,他们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群众文化节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空间和表演舞台。77岁的张林田是沈阳市铁西区保工社区的居民,这次,他参加铁西区文化馆合唱团,与其他爱好唱歌的邻居一起在文化节上表演了歌舞《我们走在大路上》。二是群众创造文化——演群众。多年来,辽宁基层文化骨干以众多质朴简练的作品和通俗易懂的表现方式,创作出一大批内容健康、老百姓爱看的文艺作品。铁岭选送的拉场戏《瓜棚约会》描写了种瓜致富的父女二人各自的恋情故事,故事情节诙谐幽默,演员们夸张的表演动作和别有韵味的二人转唱功博得了观众的由衷喝彩。三是群众享受文化——给群众看。本届群众文化节各项经费由政府财力保障,参演群众演员的交通食宿都是政府买单,各项演出及文化活动全部免费面向农村、社区。据记者估算,仅开幕式现场就聚集了一万多名群众。此外,文化节还对优秀节目进行录播,在后续的共享工程频道及相关媒体播出,使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这份文化快乐。 
    “大手拉小手”: 带火农民自办文化 
    在辽宁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与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互为补充的,还有一支不可小觑的农民自办文化队伍。这些团队有的已坚持了几十年,有的刚刚成立,除了通过自己演出谋生存,他们还不断地参加省市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期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以政府促民间、用大手拉小手的并存模式,促进了农民自办文化规模和水平不断攀上新的台阶。本届群众文化节的农村小戏小品展演、皮影戏精品展演等多台节目中,都活跃着农民自办文化团队的身影。 
    据辽宁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康尔平介绍,随着政府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繁荣和国有文艺团队下基层演出的活跃,也调动了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城乡百姓自发成立的文化活动队伍及自办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乡农民理论教育说唱团成员均为农民,他们自己出资购买乐器,几十年如一日,用歌舞演唱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家乡新风貌和自己的幸福生活。鞍山市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化活动队伍,如秧歌队、扇子舞队、健身操队、民乐队等,基本形成了“一乡一色”的品牌。抚顺清原县土口子乡农民李鹏飞投资80万元兴建800平方米的校舍,办起艺术学校和民间艺术团,培养二人转演员80余人,演出足迹遍及东北三省。本溪市群众自发组建的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已有500余个。阜蒙县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皮影戏团等文化团队已发展到30多个,其中一支20多人的胡尔沁说书和好来宝民间艺人队伍常年在乡镇村屯巡回演出。据介绍,这样的农民自办文化队伍在辽宁省内可以说是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