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党的十七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全省14个市完成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部门的整合,到2011年底,全部实现了“三局合一”。
二是全省 100个县(市)、区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组建了综合执法机构,文化市场监管任务更加明确,执法效能显著提高。
三是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省61家国有文艺院团,除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剧院、沈阳京剧院3家院团保留事业单位体制外,58家国有文艺院团全部转企改制,走在全国前列,我省被中央评为文化体制改革先进省,9个市被评为先进地区。
四是以辽宁大剧院为龙头,整合全省演艺资源,组建了中国辽宁剧院联盟。首批22家剧院加入联盟,建立了省内演艺机构和演出经营场所统一的项目包装平台、演出经营平台和营销推广平台。
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演艺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单位的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不断递增,2011年全省演出门票收入突破4个亿,同比增长了24%。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已成为省委省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
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效推动了我省群众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省政府将群众文化建设指标纳入到了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细则,纳入了《辽宁省政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政府工作报告。全省新建市县图书馆18个、文化馆13个。省委省政府斥资60亿元启动了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辽宁艺术中心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其中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辽宁艺术中心建筑面积均为10万平方米。
(二)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 推进群众文化建设
一是投入资金近亿元,采用“进村和入户相结合、广播和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全省推广机顶盒用户224万户,600余万农户通过有线电视可收视共享工程节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先后来辽宁视察,对辽宁的模式及作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扎实有效地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2011年底,辽宁列入建设计划的6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完工。全省新建乡镇文化中心和综合文化站总数达821个。正在为460个文化站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举办了“振兴之歌”群众性歌咏活动;组织了“大地情深”群众文化专场晚会进京演出,作为全国首个进京的群众文化专场晚会,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文化部部长蔡武给与了高度评价。2011年成功举办了辽宁省首届群众文化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文化部常务副部长赵少华、省长陈政高出席了开幕式。群众文化节期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500余项,组织送文化下乡26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千万。2012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学习郭明义,传承雷锋精神”主题群众文化活动,同时也拉开了全省 “文化志愿者走基层”系列服务活动的序幕。启动了“幸福歌潮”——辽宁省迎接党的十八大群众文化主题活动及“全省群众文化优秀成果展演展示”活动。
二是树立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沈阳市的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大连市的“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惠民活动,抚顺的“读书节”,锦州的“国际民间文化节”,营口的“望儿山母亲节”,朝阳的“凌河之夏”艺术节等,都让辽宁各地的群众畅快地沐浴在文化的雨露之中。
三是群众自办文化蔚然成风。鞍山市每个乡镇社区都有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化活动队伍,基本形成了“一乡一色”的品牌。本溪市群众自发组建的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已有500余个。
三、文艺创作演出进一步繁荣,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一是话剧《郭明义》获得巨大成功。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郭明义》进京演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南海观看了该剧并接见主创人员,给予高度评价。《郭明义》剧组先后赴全国十几个省市巡演100余场,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该剧荣获了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二是一批优秀剧目呈现舞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木匠村官》、辽宁演艺集团舞剧《珍珠湖》、辽宁芭蕾舞团《辽河·摇篮曲》、沈阳歌舞团舞剧《遥远的察布查尔》、大连杂技团舞蹈剧《霸王别姬》等剧目,受到观众广泛好评。
三是参加国际、国内艺术赛事捷报频传。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岭的日子》,沈阳评剧院的评剧《我那呼兰河》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使我省成为全国唯一有7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的省份。沈阳京剧院京剧《将军道》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节一等奖。
四是举办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七届、第八届艺术节,辽宁省优秀剧节目演出季,“高雅艺术进校园”,“同心乐”文艺轻骑下乡,辽宁省东北民歌展演以及迎新春文艺晚会、庆元宵文艺晚会等多项演出活动。十七大以来,全省专业艺术团体创作、改编上演新剧(节)目100多个,年均演出近万场,观众1000万人次,活跃了艺术舞台,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四、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一是文保单位数量不断增加。18处文物遗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达到53处;省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处,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296处。2010年,辽宁省组织推荐200余处文保单位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专家论证已经结束,一大批单位有望入选,这将使全省的国保单位数量大幅度增加。
二是文物资源调查取得可喜成绩。全面推进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4115处。完成了长城资源调查、资料整理及国家验收工作。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成果,东大杖子古墓群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是文物保护工程水平逐步提升。对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清永陵、广济寺古建筑群、凤凰山山城等近百处古代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对全省38座辽塔进行了维修保护。实施了牛河梁遗址、兴城古城等保护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博物馆事业协调发展。省博物馆等69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每年接待观众550余万人次。省博物馆成为中央地方共建的八大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抗美援朝纪念馆等4家博物馆、纪念馆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辽宁省有6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5人被命名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省政府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0个,命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4人。成立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功组织了北京奥运会辽宁“祥云小屋”展示活动、上海世博会辽宁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出色完成了“关东风情宝岛行”辽宁民间文化展示展演。与文化部非遗司联合举办的2012中国·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暨生产性保护成果展活动,其丰富的展示展演内容和独特的互动方式,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专家好评。
五、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规模逐步扩大
一是打造了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龙头文化企业。沈阳棋盘山开发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辽宁大剧院、大连大青集团、沈阳杂技团等文化企业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沈阳和大连动漫产业基地被文化部等命名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全省基地和园区总数达到14个,居全国前列。
二是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不断扩展。重点打造了以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沈阳动漫电玩博览会为主,以沈阳古玩艺术品博览会、锦州古玩节、阜新玛瑙节等为辅的系列展会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第四届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
三是推出一批优秀出口企业及产品。沈阳杂技集团等文化企业被商务部、文化部评为优秀出口文化企业,辽宁演艺集团《女儿风流》、辽宁芭蕾舞团《二泉映月》及《末代皇帝》、沈阳杂技集团《龙幻》、大连杂技团《胡桃夹子》等被评为优秀出口文化产品。
截至2011年底,全省文化系统共有文化企业单位35200个,从业人员达33.9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
六、文化市场更加规范,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文化行业体系日趋完善。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坚持集中治理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相结合,文化市场日益规范和繁荣,形成了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艺术品业等组成的文化行业体系。到2011年底,全省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2000家,从业人员 20余万人,主营业收入约30亿元,上缴税金约2亿元。
二是实现了全省网吧连锁经营。全省6577家网吧100%连锁,连锁比例和连锁网吧数量均列全国第一位。完成了全省网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与文化部中央监管平台互联互通。
三是演出市场日趋繁荣。全省民营演出团体达450余家,年演出35000余场。开展了打击盗版音像制品阳光行动、文化市场集中执法季行动、反盗版百日行动、网吧专项检查行动、迎奥运建设平安文化市场专项行动和节日、假期等文化市场集中行动,重点整治了经营盗版音像制品、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问题,全省文化市场更加规范。
七、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十七大以来,辽宁省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歌舞表演、文物展览、美术展览、学术交流以及文化考察等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新格局。辽宁芭蕾舞团芭蕾舞剧《末代皇帝》被文化部列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之一,赴澳演出受到热烈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扩大,第九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专场文艺演出、2012俄罗斯“中国文化节”——辽宁文化展示日活动、韩国丽水世博会辽宁活动周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辽宁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单位赴台湾、韩国等地开展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全省每年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200余个,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交流人数近2000人。(来源:辽宁省文化厅)
上一篇: 辽宁省迎接党的十八大群众文艺晚会“幸福歌潮”精彩上演 |
下一篇: 辽宁省第十九届艺术科学论文年会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