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辽宁
辽宁
辽宁省文化厅“迎全运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13-09-27 09:36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张弛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3-09-27

  为庆祝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省隆重开幕,辽宁省文化厅围绕“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这一主题,于830日至912日举办了“迎全运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方案具体,原则明确,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成果丰硕,影响广泛,展示了辽宁文化大省形象,宣传了辽宁改革开放成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方案具体,原则明确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丰富群众生活,展示辽宁形象,为全运会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要求,省文化厅党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积极谋划,确立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目标,并将此次活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活动的基本原则:一是节俭原则。举办的各项演出、展览展示活动反对“四风”,反对铺张浪费,新创作剧目以辽宁省艺术力量为主体,低成本制作,舞美、服装立足长久使用,力行节俭;二是精彩原则。精选全省优秀剧(节)目、馆藏珍贵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项目进行演出和展览展示活动,为人民群众奉献高标准、高水平的文化服务;三是惠民原则。精品剧(节)目演出、群星漂流演出实行低票价和免费观看,博物馆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图书馆之夜、流动图书馆服务等全部免费,实现文化惠民;四是志愿原则。各项活动以辽宁省文化志愿者为主体,自愿参与,不取报酬,义务奉献,展现辽宁文化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具体实施中很好地贯彻了四项原则,确保了活动效果。本次共安排了五大主体活动:精品剧(节)目惠民演出活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辽宁省博物馆五大精品展览;辽宁省图书馆“礼迎全运,魅力阅读”活动;“群星漂流,全民全运”演出活动。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815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816日召开了动员会,向全社会做出了承诺,向文化工作者发出了号召,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打下了良好基础。 

  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五大主体活动涵盖专业艺术、社会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领域,每个大项中还有多个小项,可谓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效果明显,各具特色。 

  精品剧目展演好戏连台。全运会期间,省直各院团在辽宁大剧院、中华剧场演出了话剧《郭明义》、民族音乐秀《女儿风流》、交响芭蕾舞蹈诗《辽河·摇篮曲》、交响音乐会等8台剧(节)目24场演出,观众近三万人。特别是为全运会量身打造的音舞诗画《我的家园我的梦》,于830日至92日公演5场。该剧以“迎全运、爱家乡”为视角,以“家园”和“梦想”为主题,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体育元素为素材,是一台文体结合,群专结合,具有鲜明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剧目,演出场场爆满,反响热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副省长贺旻,省政协副主席高鹏、滕卫平、陈铁新,省政府秘书长周立元等领导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界代表、嘉宾观看了演出,给予高度评价。 

  非遗盛宴助阵激情全运。95日至9日,由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激情全运,魅力辽宁”——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周在辽宁大剧院广场隆重举办,旨在“展绝活、品美食、看民俗、促传承”,是辽宁省迄今为止在室外举办的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示展演活动。活动现场由百工坊、剪纸屋、互动园、美食廊四大区域组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营造出民俗小屋、农家小院、酒肆商铺等实景展示区,近百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通过“观赏+品味+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融入到整个活动中。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综合、民族、青少年、京剧和评剧五个专场展演,将深受观众喜爱的歌舞、戏剧、曲艺类项目搬上百姓舞台。前来参观的嘉宾、运动员、游客和市民达六万余人,广受好评,为全运会增添了亮丽色彩。 

  文物精品展览让观众大饱眼福。为喜迎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辽宁省博物馆精心打造了《辽河文明展》、《翰墨撷英——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展》、《美洲原住民——玛雅、印加和北美土著杰夫?佛可思摄影作品展》、《明清玉器展》、《中国古代货币展》五大展览,每个展览都堪称精品。最受观众关注的古代书画名品展,选取了一批晋唐宋元书画藏品,展示了中国古代书画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异域风情的摄影作品展,让广大观众深入、直观、真实地感受到了美洲异域文化风采;特别是辽河文明展,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辽河流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让观众感受到了辽宁五千年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多样的展览主题,丰富的展陈手段,舒适的展厅环境,周到热情的服务,为本次全运会献上了文化战线的一场饕餮盛宴。全运会期间,共接待国内外各界观众5万余人。 

  魅力阅读将文化与体育完美结合。辽宁省图书馆在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中,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将文化与体育完美结合,推出了“礼迎全运·魅力阅读”系列文化活动,包括《五十四载沧桑巨变,历届全运辉煌回顾》、《书海航程》大型图片展;“礼迎全运,传递文明”万人大签名活动;“图书馆之夜”大型群体文化活动;“服务全运,共享阅读”图书流动车开进全运村等四大系列五十余项活动。这些活动集知识性、娱乐性、全民性和休闲性于一体,参与人数达20余万人次,取得了预期效果,收到了良好社会效益。96日、912日晚举办的“图书馆之夜”大型群众文体活动,通过群众文体节目展演展示、少儿国学经典诵读表演、趣味体育PK赛、“体育——通往幸福的最深处”名家论坛等活动,为广大市民奉上了文化底蕴与体育精神交相熔铸的文体盛宴。图书流动车入驻全运村服务全运更是开创了全国先例,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数千册题材广泛的精品图书资源,50余块全运历史展板,热情细致的服务,成为全运文化服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群星漂流让基层百姓受益。为庆祝全运会开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示辽宁省文化志愿者风采,辽宁省群众艺术馆组织开展了“群星漂流,欢乐百姓”辽宁省文化志愿者下乡演出活动。全运会期间,先后到抚顺望花区古城社区、昌图县泉头镇、铁岭县七里村、丹东市楼房村、本溪市石桥子区等地进行了惠民演出。演出形式为流动舞台车,演出地点为文化广场,演出内容为近年来辽宁省群众文艺的优秀节目,包括独唱、重唱、器乐合奏、舞蹈等。开放的场地,自由的空间,精彩的节目,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文化惠民的幸福,受益群众达20万人。 

  成果丰硕,影响广泛 

  本次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的“迎全运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实现了预期目标,宣传了辽宁文化形象,展示了辽宁文化大省风采,获得各方赞誉,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配合了全运会在辽宁省的成功举办。活动举办之初,在《辽沈晚报》刊登了活动日程表,方便群众参与到活动中;现场录制了《我的家园我的梦》等剧目并在“辽宁文化共享”频道、辽宁大剧院LED屏上播出,让更多观众欣赏到精彩演出;优秀剧目展演、展览展示活动全部免费提供给观众,实现了惠民目标;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全部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不取报酬,体现了志愿和节俭原则;演出的剧目、举办的展览、流动的图书、漂流的群星全部是精品,众多活动精彩纷呈。 

  本次活动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体育报、大公报、澳门日报、河北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体育台、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文化部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及辽宁日报、辽沈晚报、辽宁卫视、辽宁都市频道、辽宁生活频道、沈阳日报、东北新闻网、省政府网等省内外的70余家媒体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共刊发(播出)文章和活动信息400余篇(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消息;省政府《专报信息》获贺旻副省长批示;有10余条信息在省政府网站首页“图片信息”、“热点关注”、“今日辽宁”等重要栏目发布;《辽沈晚报》等媒体刊发专栏,全程跟踪报道;辽宁省文化厅信息中心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到现场收集信息并编发,被众多媒体转载。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据统计,参与到此次活动的群众达50多万人,为全运会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丰富了外地嘉宾和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了文化惠民。(来源:辽宁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