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次展览展示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成立30年来,引领24家成员馆所取得的成就,利用缩微技术拍摄了珍贵典籍近15万种6700余万拍,其中善本古籍31,759种、报纸4,378种、期刊15,230种,民国图书98,493种,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展览展示了近年来开展的胶片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彩色缩微、数字资源缩微存档等方面的新技术。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首批全国公共图书馆缩微拯救文献成员馆之一。1970年代起,辽宁省图书馆应用缩微技术拍摄馆藏《奉天通志》、《盛京时报》、《满洲日日新闻》等珍贵的民国图书、报刊等地方文献。1982年,辽宁省图书馆利用缩微技术抢救存世版本稀少的古籍善本,如《聊斋志异》手稿、《抱朴子内篇》、《扬子法言》、《刘子文心雕龙》等,使这些珍贵文献既得到妥善保护,又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图书馆成为第一批开展“数转模”工作的成员馆之一,开始运用数字缩微技术抢救文献。(来源:辽宁省文化厅)
上一篇: 辽宁:群众文化让鲅鱼圈充满活力 |
下一篇: 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培训班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