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七一”前夕,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分馆)迎来了众多参观者。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观众通过珍贵的历史实物、翔实的文字材料、栩栩如生的场景和多媒体展现形式,重温了那场正义的审判。与此同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红色印记宣讲团正式启动“胜利丰碑照初心 教育铸魂强党性”主题党课宣讲月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和红色经典,弘扬革命精神,打造“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新局面。
近年来,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不断创新,通过组建辽沈地区首家抗战博物馆联盟、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等方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协同合作。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积极整合辽沈地区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组建了辽沈地区首家抗战博物馆联盟——“沈阳抗战联线”。该联盟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等辽宁省内的15家红色场馆串点成线,不仅实现了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还搭建起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平台,有力提升了辽宁抗战文化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整合红色场馆资源的基础上,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还联合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等多家革命纪念馆,推出了“守望丰碑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该展览是首个以辽宁“六地”(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为主题的专题展览,通过300余张珍贵照片、图表以及近百件实物展品,生动诠释了辽宁“六地”的丰富内涵及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尤其是特别设置的“漫步六地”数字多媒体体验区与红色“六地”打卡互动区,通过与历史人物进行跨时空对话等新颖方式,提升了展览的吸引力和观众的参观体验,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直观。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还致力于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优势,创新教育形式,编制出一系列大思政教材和抗战普及读物,如《一份特殊的宣言》《走进“九·一八”》等。这些教材和读物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成为公众了解抗战历史的重要窗口。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设计的“大思政课”并未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融入了多种互动式教学。例如,增加了“红色快闪”“红色六地打卡”“情景式话剧”“沉浸式演出”“唱红歌诵红诗”“青春有我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还邀请大中小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场馆讲解服务,让他们在讲述历史、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淬炼品格、增强本领。学生们在担任志愿者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抗战历史的理解,也培养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在“大思政课”的推动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与多家学校联合搭建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方力量+多样渠道”,搭建起馆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不仅使辽宁这片红色革命沃土孕育出来的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雷锋精神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还提升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为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推出了“行走的大思政”系列活动。宣讲团带着数字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研学课程,开启了“传递历史温度·爱上这片热土”——九一八研学足迹点亮全国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历时2个月,跨越5个省份、13座城市,携手20余所学校,受到4万余名师生的欢迎与认可。2023年,宣讲团跨越4000多公里远赴新疆塔城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共同签署了《馆校合作爱国主义共建协议》。这一举措不仅将辽宁“六地”红色资源融入新疆塔城教育体系,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未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继续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探索新的育人模式。(王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