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辽宁文旅系统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把准历史方位
深悟要义、把握精髓。“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深刻表明文化建设已超越单一领域范畴,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成色的关键指标,需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调动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汇聚文化发展的强大动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明辨方位、勇担重任。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辽宁文旅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笃行实干,文体旅融合焕发了新气象。杂技剧《先声》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沈阳合唱团体连续斩获全国群星奖,文化原创力不断提升;牛河梁遗址被确认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外开放,“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健全,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文体旅融合业态不断创新,新增一批国家级旅游品牌,2024年全省旅游人次和收入创历史新高,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升。展望“十五五”,辽宁文旅系统将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等目标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正创新,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聚焦提振信心、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向支柱产业进军,发挥好“软力量”的“硬支撑”作用。
坚持突出重点,志在勇于争先
“十五五”时期将是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辽宁文旅系统将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是聚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努力提高辽宁文化原创力,实施“辽宁文艺高峰”计划,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辽字号”文艺精品;深耕辽宁特色文化资源,扶持地方小品、小戏等特色艺术展演。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新东北人才培育计划和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努力出精品、出人才、出经验,发挥文化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温润心灵的积极作用。
二是暖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新大众文艺,打造一村一特色“村晚”品牌;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体系全覆盖,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将“惠民生”与“促消费”紧密结合,打造一批主客共享、功能复合、小而美的文旅体商融合新空间。
三是强信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红山文化基因库和红山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数字化平台,推进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实证史料;加强东北抗联、抗美援朝等革命文物整体性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强化奉国寺大雄殿、兴城城墙、北镇医巫闾山等保护和活化利用,建好用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推进特色非遗整体性保护,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连接点,打造非遗城市会客厅,扎实开展非遗在校园、在社区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坚定文化自信。
四是优供给。数智化赋能文化产业转型,加强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业态集成,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为驱动,系统挖掘以红山文化、工业文化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智慧旅游等;把握“情绪经济”律动,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强基焕新,打造国家级旅游品牌;加快发展邮轮游艇、低空文旅、沉浸体验、房车露营等文旅新业态,激活消费新引擎,实现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设施国际化、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满足分众化体验需求,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五是促融合。发展“文旅体商+工业、农业、教育”等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要素从简单叠加到深度相融;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以“东北超”“十五冬”等为载体,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实现体育兴、文化活、旅游火、消费热的良性循环,构建融合发展良好生态;改造废弃矿区、老旧厂房,实现工业遗存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出“大国重器”工业研学线路;实施“十百千”乡村旅游提质工程,培育乡村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市集、农文旅龙头企业,开发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研学、田园康养等产品,推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系统开发研学产品体系,打造集生产观摩、互动体验、知识探究、购物消费于一体的旅游新模式,建设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实现“游”“学”相长、寓教于旅。
六是转作风。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夯实“讲、懂、守”,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提高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讲好辽宁故事,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展现“宠客听劝”的辽宁文旅形象。
辽宁省文旅战线正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在繁荣文化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