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包头市将漫瀚剧团、青年剧团、晋剧院组建为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将艺术研究所和艺术创作评论中心组建为包头市艺术研究创评中心。组建后的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成为包头市大型艺术活动的主体。截至2010年底,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连续成功举办7届包头市民族音乐会,同时积极开辟对外文化交流新领域,先后应邀赴法国参加法国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赴蒙古国参加中蒙建交60周年暨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演出活动,赴新加坡参加“花好月圆”中秋节晚会。2010年11月,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民族管弦乐团分别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参加由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组织的“中国民族音乐百场巡礼——草原风华”民乐音乐会。这是参加该活动的唯一地市级乐团,也是内蒙古首个参加相关演出的剧院。2010年,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演出收入达170万元。组建后的包头市艺术研究创评中心以剧本创作为抓手,全面开展艺术研究创作,2009年以来,完成大型剧本10部、小戏小品50余部,其中获国家级奖1项、自治区级奖3项,创作的大型二人台轻喜剧《西口好人》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剧目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首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剧目金奖、创作奖。
呼伦贝尔市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入手,将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向深入。2010年,呼伦贝尔市民族歌舞剧院将15名年龄较大、不适合继续从事专业工作的演职人员分流到其他市直文化单位,并一次性公开招聘15名优秀的年轻演员,有效地解决了艺术团体演员进出口瓶颈问题。今年4月,该剧院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演员招聘,年轻演员的比例大大提高,30岁以下演员由招聘前的9%上升至42%,年轻演员的加入为剧院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采取以演出定报酬的收入分配制,调动了广大演职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呼伦贝尔市对专业艺术团体“一团两制”模式做了有益尝试,坚持多元融资,加大艺术生产的企业投入,在艺术生产的各个阶段考虑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型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采取产业化运作模式;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分别在区内外演出50余场,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呼伦贝尔市话剧团多渠道吸收企业投资,与企业互惠互利,企业出资为其改善排练馆舍条件,话剧团在为十几万企业职工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相继推出《黑火》、《在那座丰碑下》等多个优秀的话剧作品;呼伦贝尔市民族歌舞团成立了可容纳300余人娱乐消费的演艺中心;大型儿童剧《森林快乐吧》在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商演35场,票务收入达数十万元;根河市乌兰牧骑创演的《敖鲁古雅》在北京保利剧院商演4场;陈旗乌兰牧骑、满洲里市文工团等艺术团体长年坚持与地方旅游公司合作,进行商业性演出,积极探索艺术团体新的发展模式。
从2005年开始,锡林郭勒盟就将盟歌舞团确定为试点单位,进行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3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5年多来,通过推行资产经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演职人员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精神产品生产营销制度以及创作激励制度的全面改革,实现了盟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经营管理机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改革后的盟民族歌舞团从之前的年营业性演出收入不足万元,到如今年平均收入近40万元,增长40多倍。他们采取新机制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剧《草原记忆》,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自治区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各旗县市乌兰牧骑通过推行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和艺术生产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调动了演职人员创作热情,舞台艺术创作及演出日益活跃,对外文化交流更加丰富广泛,乌兰牧骑文化品牌得以提升,尤其在挖掘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剧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姑娘湖》、《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等一批精品剧目脱颖而出。
乌兰察布市通过对全市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调查摸底,制定了《市直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试行方案(讨论稿)》。全市各艺术团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旗县乌兰牧骑为解决队伍年龄老化问题,公开招聘了一批优秀年轻演员,为乌兰牧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民族艺术学校拓展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商联合的办学模式,做好少儿学艺、青年就业、中老年健美健身及其他相关社会教育培训,整合校属青年实验艺术团、民族管弦乐团、马头琴乐团、女子合唱团等演艺资源,建立演艺交流中心,形成艺术教育培训、艺术创作、研发、交流、生产的文化产业链条,逐步成为功能显著且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演艺实体。
鄂尔多斯市自2007年以来,市直文艺团体进行内部机制改革,针对人员老化、进出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进行了以调整、竞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确立了按岗择优聘任、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全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通过改革,文艺团体的活力明显增强。目前,各旗区乌兰牧骑的内部机制改革也在顺利推进中。
为保证文艺院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阿拉善盟各旗严格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完成了乌兰牧骑专业技术人员的竞聘、评聘工作,并对年满35周岁、工龄在20年以上的演艺人员参照国家标准,准予提前退休,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在管理机制上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取酬,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量化考核,通过制度来约束人、激励人、带动人,干部职工的责任心、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乌兰牧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改变。
上一篇: 内蒙古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下一篇: 内蒙古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