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大 经费有隐忧
发布时间:2012-05-28 08: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5-28
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记者阿勒得尔图报道:春夏之交,记者踏上经历8000多年红山文化熏陶的赤峰大地,通过实地走访切身体会到赤峰文化市场如“一池活水”般的活力,更认识到基层文化市场发展与综合执法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内蒙古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会议室,记者看到了镌刻着“严格执法 弘扬正气”八个大字的金灿灿牌匾。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振忠告诉记者,这是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在全国范围内授予文化市场执法单位的第一块牌匾。
据了解,今年2月,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发给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一封投诉函,函件称赤峰市许多歌厅经营者未经授权,并且在未付版权使用费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局域网内)非法放映、传播音乐电视作品。接到投诉后,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迅速行动,以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对部分歌厅进行调查取证,对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播放其音乐作品的13家歌厅依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罚。
对同样备受社会关注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净网行动”的通知》和《致全市网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一封信》,并会同市公安局对中心城区的网吧进行执法大检查,立案查处违法网吧12家,取缔黑网吧1家,收缴电脑设备27套。在重点监管中心城区网吧的同时,4月以来,他们又对12个旗县(区)明察暗访,查处违规网吧44家。
此前,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历时一个多月,对校园及周边文化市场环境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车辆120多台次、执法人员600多人次,检查互联网服务经营场所1200多家次、电子游戏经营场所650多家次、歌舞娱乐场所620多家次,处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30家,取缔无证经营游戏厅11家。王振忠说,他们还将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中心城区的40多家歌舞娱乐场所进行调查取证,并逐步向旗县延伸,对侵权的歌舞娱乐场所依法进行处罚,进一步规范歌舞娱乐场所经营秩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赤峰市12个旗县(区)的146个乡镇苏木中,农牧民人口约为360万,占全市人口的近80%。虽然农村文化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和潜力,但其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牧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据介绍,146个乡镇苏木中经文化部门审批的网吧为40家,歌厅仅为6家。
这也就出现了一方面是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落后产生巨大市场空白,而另一方面是黑网吧、黑歌厅层出不穷、屡禁不绝的情况;同时考虑到农村牧区文化市场管理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农村牧区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作用,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正在研究出台促进农村牧区文化市场繁荣和发展的优惠政策。
针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大市场、小队伍”“硬任务、软手段”“高要求、低素质”的突出矛盾,赤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今年初举办了全市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营业性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演出、图书、音像、印刷等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人员达1600多人次。据悉,这也是赤峰市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训人员最多的一次综合性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各经营单位负责人的依法经营意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关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文件涉及执法经费都是原则上规定地方财政给予保障,但却没有具体、明确、硬性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王振忠说,没有执法经费,通常依靠返还的罚没款来维持运转,长此以往势必形成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的被动局面,解决执法经费问题,把执法经费落到实处应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