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甘肃省平凉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色民俗文化丰富。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民间艺术家和文艺团体免费为市民表演、传授传统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当中。图为6月1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古镇景区,演员们在表演传统的“打花鞭”舞。
新华社记者张锰 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鄂尔多斯市贯彻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创建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精心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城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鄂尔多斯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均每周42小时或56小时免费开放;市、旗、乡、村、户五级文化网络联动互补,流动文化服务穿针引线,各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活跃。随着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和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鄂尔多斯群众将享受到更好、更多的文化服务。
改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鄂尔多斯市将改善基层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占到财政总支出的4%以上。今年,市级财政拿出近亿元用于充实、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设备,各旗(区)、苏木(乡镇)政府也投入相应的匹配资金,上下联动,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目前,鄂尔多斯市有市级博物馆3座,市图书馆、群艺馆均为部颁标准地级一级馆,还有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所、市考古研究所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全市8个旗区都建有图书馆、文化馆、文物(博物)馆,8个旗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全部为部颁标准县级三级或三级以上场馆。此外,全市58个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建有文化站,其中47个文化站的站室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全市907个嘎查(村)、社区都建有文化室,其中有44%的文化室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全市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9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基本覆盖全市各苏木(乡镇)、嘎查(村、社区);建成草原书屋749个,覆盖了全市农牧区。目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人均达到0.5平方米以上,为改善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
多种形式提供文化服务
鄂尔多斯农牧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不少农牧民住户距离苏木文化站有上百里路程,距离嘎查文化室也有几十里路程,平时参加文化站、文化室的阵地活动多有不便。为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让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群众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服务,鄂尔多斯市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索流动文化服务模式,为部分苏木文化站配备了流动文化车,这种方式得到了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在自治区内进行推广。2012年,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加大流动文化服务投入,为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都更新、配备了流动文化车。流动文化车载着图书、电影、科技资料、小型文艺演出队等,巡回在苏木(乡镇)、嘎查(村)之间,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输送文化娱乐“大餐”。
农牧民家庭文化户是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也是地区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特色。鄂尔多斯农牧民能歌善舞,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部门借助这些民间文化传统,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农村牧区选择热心文化、有文艺特长、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扶持他们发展成为农牧民家庭文化户。文化户家里配有图书、报纸、乐器、棋类等文化设备,为左邻右舍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地。劳作之余,农牧民可以聚在文化户家里读书看报、吹拉弹唱、自娱自乐。2011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出台了《鄂尔多斯市示范文化户、民间文艺团队资助及管理办法》,加大了对文化户的扶持力度,使农牧民文化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全市有近万家文化户分布在农村牧区,成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鄂尔多斯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质量。在文化投入方面,该市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同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了多种体制、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市政府在承担各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活动经费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的同时,对民间文化组织、活动、设施也给予了经费上的补贴或奖励。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面,该市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龙头作用,并积极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仅有“草原轻骑”乌兰牧骑常年巡回在农村牧区进行文化服务,还有170多个业余文艺队常年活跃在该市各地进行演出。在服务内容方面,该市文化部门密切联系宣传、教育、科技部门,使各级文化设施不仅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最佳场所,还成为了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的学校。在组织群文活动方面,鄂尔多斯市因地制宜,应民所需,采取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互配合,城镇文化活动与乡村文化活动相互交流,大型文化活动与中小型文化活动轮流进行的方式,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比如鄂尔多斯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各旗区每年开展的“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漫瀚调艺术节”“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阿尔寨文化节”等节庆文化活动,还有各级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室开展的日常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民间团体和农牧民家庭文化户组织的小型那达慕、业余文艺演出、笔会、画展、歌会、坐唱等文化娱乐活动,使鄂尔多斯市的城镇、乡村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