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正式启动警民共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发布时间:2013-10-25 11:52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3-10-25

    9月29日,内蒙古包头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与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在达茂旗百灵庙签订了《“警民共建文化遗产保护‘草原神鹰’工程”协议书》。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副厅长安泳锝、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副参谋长赛音,以及包头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达茂旗公安边防大队、达茂旗政府等部门负责人出席签字仪式。这是我区为加强全区边境地区文物保护工作,遏制边境文物犯罪,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实施的一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全国尚属首次。

    内蒙古边境地区是草原文化遗存十分富集的地区,在全区19个边境旗县区3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之内,分布有数千处文物遗址和古墓群、古长城、历代岩画,仅包头市达茂旗就有500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由于我区边境地区人口稀少,基层的文物保护力量薄弱,盗掘活动十分猖獗。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巴特尔主席亲自批示,要求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坚决有力地依法严厉打击盗掘古墓、走私倒卖文物的犯罪分子。

    为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精神,全面加强了与自治区公安、边防、海关、工商等部门的联系,组织领导全区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加强各级文物保护的机制建设,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保护文物、为基层服务为目标,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文物保护积极性,全面加强了我区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加强了对边境地区文物和古墓葬的巡查看护工作。

    今年上半年,包头市公安边防部队在地方文物部门和基层文物保护员的积极配合下,一举抓获窜入达茂旗边境地区盗掘古墓的4名犯罪嫌疑人,追回文物317件,取得了突出的战果。包头市公安边防部队破获的“5.02”、“5.03”文物案件,使我们认识到公安边防部队和基层文物保护员,在边境地区的文物保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与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及时沟通协商并达成共识,决定总结推广包头市的先进经验,由全区文化、文物部门与各级公安边防部队紧密合作,共同建设内蒙古边境地区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近期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还要会同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签订全区“草原神鹰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协议书。

    由包头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与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举行的《“警民共建文化遗产保护‘草原神鹰’工程”文物保护协议书》签字仪式,标志着全区警民共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正式启动。(报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