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宁夏
宁夏
宁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0-11-13 15:43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0-11-13
  近年来,宁夏以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为目标,加快构建保基本、促公平、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建立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实现了区、市、县三级全覆盖。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联合印发《宁夏文化扶贫工程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文化精准扶贫的工作任务、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
  设施网络更加完善。2018年以来,宁夏持续实施川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提升项目,完成改造提升540个,正在实施250个。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人民剧院等自治区级公共文化场馆6个,宁夏美术馆正在建设。除沙坡头区外,其他21个县区全部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193个,设置率100%,达标率98.9%;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38个,覆盖率94%,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立。银川文化艺术博览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银川市图书馆项目正在推进,形成文化“新地标”和市民“新热点”;固原市“两馆”今年建成开放运行,扩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为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供给能力日益增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成果丰硕。创排的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宁夏文化馆群舞《守在村口的娘》跻身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深入开展。年均送戏下乡演出2000余场,宁夏文化馆创新“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1+4”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基层“最后一公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年均开展全区社火大赛等10大类300余项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演出1800余场,惠及群众300多万人次。“欢乐宁夏”“清凉宁夏”、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等活动形成地域特色品牌。“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宁夏行活动,有力促进与各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与共建共享。
  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全面建立区、市、县、乡、村五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探索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实现通借通还、共建共享。以5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全面整治文化站“不开门、不见人、没经费、活动少”等突出问题,推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五有”目标,不断增强基层的公共服务能力。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国家示范区创建地市级覆盖率达到80%,在全国领先,银川、石嘴山、吴忠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固原市第四批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工程”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有力推进,全区20个县级图书馆、19个县级文化馆开展了总分馆制建设,在乡镇、村和社区等地建成图书馆分馆125个、文化馆分馆78个。
  数字文化方兴未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全区共建立自治区级文化资源共享分中心1个、地市级支中心5个、县级支中心20个。建成乡镇基层服务站193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2266个,实现了乡、村两级全覆盖。建成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171个,建成村级电子阅览室513个,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大数据整合项目,为5个市级图书馆推广工程统一用户系统进行平台搭建,宁夏图书馆完成与国家图书馆的VPN专线连接和155M专网建,网络覆盖率达100%,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配齐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区193个乡镇文化站有专兼职人员528人,226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专兼职人员2221人。实施“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招募79名文化志愿者、15名乡村学校少年宫招募辅导教师、选派880名“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地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建立完善区市县三级培训网络,常态化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年均举办基层文化业务人员培训等200余班(次),培训基层文化队伍3万多人次。
  自办文化活力进一步激发。培育发展民间文艺团队1136个,每年演出近4万场次。扶持发展农民文化大院730个,年均开展小戏表演等文化活动1.8万场次以上,引导发展广场健身舞队伍1750多支,每年自发开展活动35万场次以上,有效激发民间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