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宁夏
宁夏
宁夏努力走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2-03-21 10:37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2-03-21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会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2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长征、长城、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项目全面开工……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宁夏文化和旅游系统,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中,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探索中,在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道路上,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普及、全域创建,全力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和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努力走出一条发挥宁夏优势、体现宁夏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繁荣文化中培育文旅产业新优势

  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紧贴人民需求、紧扣时代脉搏,以创作为核心、演出为中心,聚焦反映、展现、讴歌新时代新征程,创作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出2部以上文艺精品,力争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再创佳绩。持续深化与中央音乐学院、东方演艺集团等院团合作,力争在作品创作、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成果。推动宁夏“文化大篷车”打造全国时代楷模,以“文化大篷车”特色品牌统领“文艺轻骑兵”“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文艺鲜活、温情的形式送入基层、送到群众中。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开展全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专项调研,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推进沙坡头区文化馆、图书馆市区共享一体化建设。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扶持文化示范点100个;新建一批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城市书房”20个、“城市阅读岛”10个。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做好第三、第四批示范区创建复检工作。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协调发展,整合乡村旅游驿站等设施,构建“平台融通、服务融合、宣教融入”县、乡、村三级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和城乡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实施“春雨工程”“圆梦工程”等志愿者服务项目,评选一批全区文化和旅游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优秀志愿者、示范性服务项目。建立全区“群星奖”群众原创文艺作品创作项目库,鼓励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紧扣喜迎二十大等重要节点,举办“激情广场 舞动塞上”全区广场舞大赛、“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等群众文化活动1500场。

  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健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宁夏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建立自治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库。加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文物保护“两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推进陕甘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编制《陕甘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举办陕甘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会议,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公布第二批全区革命文物名录。推动姚河塬考古工作站及研学基地建设,启动水洞沟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指导银川市、盐池县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西夏陵申遗,在繁荣文化中培育文旅产业新优势。

  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级文化生态区保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开展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评工作。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和第八批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评定工作,动态评估管理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更多非遗复合型人才。举办“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等展示交流活动,创新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进商圈、进校园内容形式。加快非遗工坊产业化进程,开展国家级非遗工坊申报和自治区级非遗工坊评定工作,发挥好非遗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重要作用,培育宁夏文化产业新优势。

  在推进重大战略中拓展文旅产业新空间

  2022年,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紧扣中心工作,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相贯通,把利好政策转化为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的实际成效。在推动“三大公园”建设方面,重点高标准抓好规划落地和项目实施工作,各市(县区)在实施文化和旅游项目时,与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紧密衔接,更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全力推进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在推动精品景区培育提升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开展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和景区“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吴忠市、固原市把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上下发力,力争今年至少创成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导宁夏进一步加强景区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依托黄河流域(宁夏段)历史人文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有机融入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打造多样化、多层次生态观光游、休闲康养游、科普研学游,拓展文旅产业新空间。

  在乡村振兴中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宁夏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全区70%以上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化遗产集中在乡村,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古朴的风貌对城市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宁夏现有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4个、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62个,推出了53条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021年,宁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6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7亿元,同比增长21%和18%。乡村旅游已成为宁夏休闲旅游和假日消费的新亮点、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

  按照“十四五”期间构建“一核、四带、十八个重点发展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目标,今年,宁夏文化和旅游系统协调自治区财政厅安排6000万元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充分撬动各部门和市县配套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特色旅游村标识标牌、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集中提升。实施“百村千画·乡村美化工程”。组织宁夏书画院及大中专院校的师生,以乡愁乡情、民俗风情、家风家教、美丽乡村为主题进行创意美术设计,对宁夏3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部分具备条件的宁夏特色旅游村、重点扶持的美丽乡村进行墙体美化,引导鼓励示范村开展“一宅变四园”行动,支持村民盘活闲置宅院,把闲置的农家院变成菜园、果园、花园、游园,打造一批深受游客青睐的乡村“网红打卡地”。实施“百村千碗·乡村美食工程”。通过对大武口凉皮、隆德暖锅、彭阳十大碗等现有乡村美食及文化的挖掘,打造不同风味的碗席农家菜系,提升地方传统美食品质,让游客到乡村体验“小时候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舌尖上的味道”。举办“百村千碗·宁夏味道”烹饪大赛,拍摄发布《宁夏乡村美食指南》,推出宁夏乡村美食之旅精品线路,通过乡村旅游美食品牌打造,不断形成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实施乡村民宿提档升级工程。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相互借力和错位互补,打造乡村民宿旅游综合体。适时举办“首届中国民宿创新论坛暨宁夏民宿招商大会”,打造“星空”民宿、窑洞民宿等民宿集群的宁夏模式,加强与知名民宿品牌合作,推进示范村精品民宿项目,通过“民宿+”,探索推动乡村旅游向多元化、集群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实施特色农产品“后备箱”工程。依托乡村旅游带动农户农副土特产销售,支持示范村在就近重点景区(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销售专区,开展旅游电商万村千店行动,依托现有平台和站点,开展线上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培育人才,继续加大对示范村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实地观摩、结对帮扶等形式,有效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创客”计划,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旅游发展,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开辟文旅产业新路径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宁夏全区上下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4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县(市、区)创建成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宁夏今年将进一步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全域旅游领导协调机制,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规划及支持性政策。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智慧旅游、安全救援、自驾游等配套设施健全。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不断提质升级,引领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5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要对标对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标准,持续打基础、延长板、补短板,加快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步伐。开展第二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前期培育和申报认定,坚持成熟一批、认定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分梯次做好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和认定工作。

  立足区域优势资源,针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在旅游吸引物、旅游住宿、旅游购物、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智慧文旅建设,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加强与宁夏九大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景区“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支持4A级以上景区开展“金钥匙”服务,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召开全国民宿集群高质量发展论坛,总结中卫南岸民宿集群发展经验,打造宁夏区域民宿品牌。围绕“宁夏人游宁夏”,发放文旅“惠民卡”。抓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

  健全配套设施,完善旅游风景道、旅游步道、旅游骑行道等“小交通”基础设施,支持星空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县(区)打造自驾游露营公园。依托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全域化打造自驾游线路产品。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厕所管理办法》,做好旅游厕所管理运行服务动态监管。

  深化“营销宁夏”理念,围绕民航直飞、高铁沿线和特色产业销售城市,推出集形象标识、宣传口号、线路产品等于一体的宁夏文旅形象标识系统。按照“小规模、高规格、高频次、大流量、广传播”理念,将重点投放人群定为年轻主力消费群体、将重点区域投放在资源差异大且消费能力强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将重点服务投放在自驾游及个性化定制式出游方式上,形成品牌宣传“叠加效应”。开展“两晒一促”第三季、“一市一品牌”、“一县一节庆”等活动。深化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积极参加香港国际旅游展、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等展会活动。借助“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国家及省部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以线上弥补线下、云端推动终端,持续推进“云秀宁夏”和区域化营销推广项目。推动宁夏文艺精品、非遗项目、黄河文化等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宁夏精彩。制定出台《宁夏境外旅游营销合作商优选办法》,修订《“引客入宁”以奖代补管理办法》,调整优化奖补重点,发挥政策撬动作用。全面推动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持续擦亮宁夏全域旅游品牌中开辟文旅产业新路径。

  在高质量文旅融合中实现新突破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集聚区。支持银川市、吴忠市加强与商务、互联网平台等机构协作,举办“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加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漫葡小镇扶持力度,活跃夜间消费市场,鼓励建发大阅城等单位争创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制定《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新业态发展奖补办法》,推动文旅康养、研学体验、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提质升级。继续借力葡萄酒、枸杞、滩羊等特色产业,深耕宁夏文旅特色IP,办好第二届大西北文旅高峰会、第二届中国(宁夏)星空旅游大会等系列活动,编制《星空旅游发展规划》,拓展“星星的故乡”文创旅游品牌产销供应链,进一步推动作品、产品、商品落地转化,支持创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进一步发挥政策执行、平台搭建、跨界融合等方面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企业间、部门间、行业间对接联系,科学分类、动态摸排全区文化和旅游企业底数,认真梳理、广泛宣传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研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实,让市场主体知晓、明白、会用,让政策举措可见、可感、可行。引导市场主体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调整优化经营策略,丰富拓展经营范围,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稳妥推进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改革,争取宁夏列入文化和旅游部试点省份。

  开展全区星级饭店复核评定及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工作,出台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举办宁夏导游大赛、星级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推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推进文化和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王涛 张群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