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青海
青海
践行“两山”理念 描绘大美青海
发布时间:2023-03-03 13:4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3-03-03
  莽莽昆仑,三江奔涌;青海大地,气象万千。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先后来到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深入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农村等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一年多来,青海文化和旅游业界牢记嘱托,守护大美青海,保护传承非遗技艺,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守护绿水青山
  从湖面面积持续缩小到水位连涨,从青海湖裸鲤资源濒临枯竭到稳定恢复……一年多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和省有关部门及环湖地区党委政府牢记嘱托,相继实施青海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项目,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021年,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刚察仙女湾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策划(2021—2025年)》;2022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批复同意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扎实推进环青海湖私设“景点”整治……如今的青海湖,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生态价值日益凸显,市民游客争相前来打卡。
  青海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021年,青海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成立省部共建领导小组。青海省政府办公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任务分工》《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责任清单》,推动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引的方向、赋予的使命、擘画的蓝图。”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学文表示,近年来,青海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充分展现文旅融合亮点,努力拓展品牌推介空间,全面促进行业秩序规范,探索建立生态旅游特许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此外,青海还打造以西宁市为中心,格尔木、玉树市为支点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完善交通旅游服务设施,构建生态旅游风景道,打造高原湖泊、盐湖风光、冰川雪山等一批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出自然生态、观光探险、源头科考等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大区域、大流域旅游联动发展。
  在探索建立生态旅游特许经营机制方面,青海选定澜沧江源区昂赛大峡谷等作为生态旅游特许经营试点,发展林草康养、绿色民宿等生态旅游新模式新业态。同时,举办生态研学、生态体育等生态旅游活动,努力探索青海特色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端好旅游饭碗
  连绵的青山脚下,一排排红瓦黄墙的平房小院错落有致。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近年来,果洛藏贡麻村通过大力发展养殖、旅游两大产业,让牧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果洛藏贡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索南才夫旦至今仍然记得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的场景。“总书记的嘱托给了我们很大鼓舞,让我们更加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在果洛藏贡麻村一旁的山坡上,数十间红色藏式木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我们结合畜牧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推出民族特色手工艺产品,还让牧民带领游客体验放牧生活,以旅游为纽带,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交往。”索南才夫旦介说。
  果洛藏贡麻村完成的《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建设规划(2021—2026)》提出,规划建设小木屋提升改造、帐篷营地、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等29个项目,将村庄打造成为文旅融合、人居提升、生态优美的藏族民俗文化体验特色小镇。
  “接下来,我们计划成立旅游合作社,带动牧民一起参与乡村旅游,一起走上致富路。此外,我们还计划培养乡村旅游讲解员,更好地向游客介绍村里的发展变化,也欢迎更多游客来村里看看。”索南才夫旦说。
  不只是果洛藏贡麻村,近年来,青海省出台了《青海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系列文件,不断推动省内各地乡村旅游发展,一批“最美湖泊”“最美花海”相继成为热门打卡点,青海初步形成包括乡村旅游接待点、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景区的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格局。
  非遗赋能文旅
  在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源地毯”)的生产车间内,轻快的织机运转声不绝于耳,藏族织毯技艺在新时代绽放迷人光彩。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来到圣源地毯考察调研。在生产车间,总书记察看原材料、生产流程、产品展示,了解国家级非遗加牙藏毯手工编织技艺的保护传承,对企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表示肯定。
  圣源地毯董事长薛婷回想起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依然心潮澎湃。“非常激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坚定了我要把藏毯这份事业做一辈子的决心。”薛婷说。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新时代非遗工作、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遵循,我们一定用心用情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王学文表示,近年来,青海省非遗保护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加强传承能力建设,在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海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模式。
  据介绍,青海不断健全非遗政策法规体系,先后出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制度规范和专项政策。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完成黄河流域青海非遗资源调查。近年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非遗培训班500余期,培训5万余人次。实施国家非遗记录工程和青海文化记忆工程,对40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3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记录工作。
  与此同时,青海举办热贡六月会、格萨尔文化旅游节、玉树传统赛马节、土族纳顿节、花儿会等活动,展示弘扬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夯实非遗基础保障,成立省级非遗保护协会;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打造提升“青绣”品牌……非遗为青海文旅发展增添了动力,市民游客奔赴“诗与远方”有了更多选择。(王洋 杨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