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发布时间:2012-09-26 09: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9-26

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内举办的国际非遗节现场

国外专家视察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中),青羊区委副书记、区长李燎(左)和副区长赵艳艳(右)在授牌仪式现场。

 

    9月24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2012年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命名授牌会议。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本次获批的两个示范园区之一,以其在规划定位、品牌打造、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四川省首家入围并被命名授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文化产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实至名归凸显文化产业园区品牌优势 
    青羊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区内有太阳神鸟之巢金沙遗址、中国诗歌文化中心杜甫草堂、道教圣地青羊宫等名胜古迹,文化产业发展极具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2007年以来,青羊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试验区、全国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称号。近年来,青羊区委、区政府把规划建设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全区战略重点工程,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从组织领导、部门联动、经费支持方面制定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此次成功被命名授牌既是该区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一个重大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标志着该区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此,青羊区副书记、区长李燎在会上作了题为《着眼文化强区,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交流发言。 
    双核共兴确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行政区域范围,由核心区和外围层构成。 
    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6万亩,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和创意设计聚集区两大板块构成。入园企业166家,其中文化产业类企业107家,2011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产值约40亿元,实现税收约2亿元,全区文博旅游产业增加值增幅17%,达到116.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 
    外围层为青羊区范围内与核心区互相促进、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主要包括:宽窄巷子、文殊坊、琴台路、蜀江锦院、成都金银制品厂、成都漆器工艺厂、西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峨影·1958电影城、金沙遗址、杜甫草堂、青羊宫、送仙桥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等,确立了“一区两层,双核共兴”的发展模式。 
    为着力培育发展“双核”,青羊区统筹调集全区资源,规划打造了一批与“双核”相互关联的文化产业基地,形成了相互支撑、互动发展、联动全区的局面。外围层以宽窄巷子、文殊坊等基地和一批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企业和商家,形成了与博览园互动发展的格局,并依托杜甫草堂、金沙遗址、青羊宫、浣花溪、送仙桥等优质文化资源,营造出了核心区和外围层竞相发展的格局。 
    政策扶持优化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 
    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从建设到运营始终坚持市场主体,同时又紧紧依托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文化部在批准非遗节落地四川、定点成都的基础上,又在成都设立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并把博览园项目推荐给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博览园项目规划和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园区建设,先后数次实地调研园区建设情况并召开专题会研究后续运营情况,市有关主管部门对园区建设的报建费等有关费用给予最大幅度的减免。政策方面,成都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积极支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意见的通知》、《成都市重点文艺项目扶持奖励办法(试行)》;青羊区出台了《关于促进青羊区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试行意见》,给予园区发展相关政策优惠。 
    园区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项目融资、物资仓储、企业管理、战略咨询、人才资源、法律顾问、会计审计等服务系统, 对入园企业提供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并根据入园企业的不同需求,或提供场地、创业辅导、争取政策、商业资源等支撑性服务,或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支持等增值服务,或给高成长性企业的加速发展提供发展空间、金融、投资、市场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国际非遗博览园在持续举办非遗节的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节庆和演艺活动,提高了博览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切实让博览园成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文化平台,成为游客和市民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延伸链条增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潜力 
    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延伸创意设计产业链条来孵化培育创新企业,并在创意设计聚集区内为入园企业打造创意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产业链。随着宏明双新、天元模具、成飞集成等一批模具企业的总部和研发创意设计中心的入驻,青羊区就近规划建设了模具产业园,并搭建了模具工程技术中心、模具超市、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机械制造资源信息系统等公共平台,形成了完整的模具产业链。同时,通过建设国际非遗博览园和持续举办非遗节,搭建起连接非遗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销售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推动博览园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会展、演艺娱乐等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如今,国际非遗节、金沙太阳节、草堂诗圣文化节、国际木偶节、国际美食节等已成为青羊区的重大节会活动。 
    着眼高端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升级引擎 
    青羊区立足辖区文博旅游底蕴深厚、事业发达的独特优势,以创建国家示范产业园区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强区”。全区按照四川省、成都市“产业倍增”战略的总体要求,按照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加快“五新青羊”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产出水平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强三优二”战略,大力实施“四大促进计划”,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使青羊成为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的新引擎,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实施载体建设促进计划。通过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加快高端商业商务楼宇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积极推动产业园区扩容升级,加快绿舟总部经济产业园、非遗博览园(二期)建设,加快工业总部基地挖潜扩容,着力提升示范园区的形态、文态、生态和业态,使文博旅游产业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二是实施重点产业促进计划。突出发展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强第三产业。以打造“三大总部集群”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区域性总部企业,努力建设中西部区域性总部企业集聚高地。 
    三是实施产业集聚促进计划。以“五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大力推进集群集约发展;切实加大对楼宇资源的精细化经营管理,大力提升工业总部基地、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园、绿舟总部经济产业园、非遗博览园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产出水平,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对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特色商业街区提档升级,带动一批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四是实施重点企业促进计划。坚持在要素配置、载体保障上向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倾斜,强化产业骨干的带动效应,对产业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实施重点保障、针对性服务,加快培育一批领军行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的龙头企业,对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在上市融资、连锁经营、改造升级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扩张发展。 
    青羊区按照“五星品质”建设“五新青羊”、突出“五精五化”建设“精品城区”的思路和目标,着力优化“一区两层、双核共兴”的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园区的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切实承担起示范引领、推动发展的责任,让青羊文化产业成为塑造城市灵魂的“魅力经济”,成为集聚高端经济形态的“光环经济”,使青羊真正成为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