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正式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是继成都市青羊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试验区”、“全国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近年来,青羊区着眼文化强区、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抓好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
一、统一认识,全区动员,牢牢把握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机遇。一是认真部署。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认真学习,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纳入青羊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统一研究、规划、实施,切实增强创建的实效。二是明确任务。围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抓好部门联动、加大经费支持,并对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下达到相关单位,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争取支持。组织专家团队对创建方案把脉,积极争取文化部和省、市对创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顺利完成了创建申报的各项工作。
二、精心谋划,务实创新,全面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一是完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运营模式。运用市场机制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了园区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二是明晰产业园区定位和“一区两层,双核共兴”的发展模式。绿舟文化产业园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和创意设计聚集区构成“双核”,“两层”是指产业园区的核心层和外围层。博览园按照国际性、唯一性和长效性的设计和运营理念,主要承接“国际非遗节”、“国际美食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创意设计聚集区突出文化创意,重点培育创意设计企业,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双核”和“两层”共同统筹和配置全区文化资源,规划打造了一批与“双核”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基地,形成了核心区和外围层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格局。三是形成重点扶持、全方位支持的政策洼地。文化部领导多次来蓉视察指导园区建设运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园区项目规划和建设。省、市两级政府依据相关政策,从多方面给予园区最大支持。青羊区更是把绿舟文化产业示范园作为全区的战略性工程,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奋力推进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三、注重质量,融合发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注重品牌打造,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园区突出“非遗”主题,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市场牵引和创新驱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带动了文博旅游、文化会展、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全区文博旅游产业增加值增幅17%,达到116.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二是注重示范引领,体现强劲的产业带动作用。园区内的创意设计聚集区,形成了创意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高端产业的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产值约40亿元,实现税收约2亿元。三是注重发展创新,集蓄强大的产业发展后劲。博览园和创意设计聚集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了较完备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金融、投资、市场发展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发展前景良好。(来源:成都市文化局)
上一篇: 成都市文化馆建设数字化艺术体验平台 |
下一篇: 成都推行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