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银潮村:农民歌舞团唱红大西南
发布时间:2013-03-19 1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3-19

  

 四川省泸县银潮村长红歌舞团演出现场。曾佐然  

  中国文化报驻四川实习记者付远书 通讯员曾佐然报道:“我们团一年收入100多万元没问题。”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银潮村长红歌舞团团长吴绍修自豪地对记者说。 

  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像长红歌舞团这样的农民演出团队,登记在册的有97支,演员2000余人。2012年,泸县农民演艺团体演出收入超过8000万元,不仅给当地百姓带去了欢乐,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泸县的农民演出团队,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的“清吹”“唱花灯”等传统演艺形式。近年来,泸县迅速发展了近百支农民演艺团队,“但是市场很乱,各个演出队还处于低水平竞争。”吴绍修回忆早年演出经历时说。为了解决泸县演艺团队水平低、散兵游勇多的问题,20099月,泸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民演艺中心,旨在抱团闯市场,为农村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规模化发展探索新路。几年来,作为泸县农民演艺中心十佳演出团队的泸州长红歌舞团尝到了甜头。 

  吴绍修是石桥镇银潮村人。“我们村从事民间文艺演出的有100多人,每人每年收入4万元至10万元不等。我们团有20人左右,一般演员月收入4000元至6000元,一年下来也有6万元至8万元。”吴绍修边说边打开了他的团队2012年的收支账簿。记者看到,3个笔记本上的演出收入等信息密密麻麻,其中201212月的收入为18万元,除去开支,演员工资额为10万元。 

  银潮村所在的泸县石桥镇有10个农民演艺团体,他们联合组成了农村演艺团体联合工会,负责协调各队之间利益、业务和维护职工权益,对特殊演员还实行签约制、资助制。擅长唱民歌的苟峰来自古蔺县,在长红歌舞团和红豆歌舞团当签约歌手,合同规定年薪不低于9万元。对于家庭困难的演员,石桥镇农村演艺团体联合工会还会给予特殊加分政策和资金扶持,张燕就是享受特殊政策的受益者。 

  20127月至12月,张燕领到的补助近2000元。补助资金完全按照演出收入高低来确定。“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凝聚人心,稳定演出队伍。”同时担任石桥镇农村演艺团体联合工会主席的长红歌舞团演员刘晓琴说。 

    “几年前,各团之间乱杀价,为了拉生意有的团还悄悄演低级庸俗的节目,团与团之间为生意火拼的都有。”吴绍修告诉记者,演出团体要有吸引力,节目质量是关键。为此,泸县县政府出资请来了四川音乐学院的专家免费培训农民演员。2011915日至16日,泸县县政府牵头举行全县小品研讨会,邀请了全国知名小品编剧何庆魁、川籍编剧严西秀传授创作经验。“有了老师指导,我们这群农闲裤腿一放就成演员的庄稼人,表演和创作还获了奖!”刘晓琴说。 

  除了培训,泸县还积极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素材,由县文化馆牵头组织编辑《泸县农村演艺作品集》,免费提供给泸县农民演艺中心的演出团队使用。“这上面的200多个作品,我们都能演,很受欢迎。”吴绍修说。 

  此外,去年1221日,泸县文体广电局举行了泸县农民演员资质认定考核,有350名农民演员通过了声乐、器乐、戏剧、主持、曲艺、舞蹈、杂技方面的资质认定考核。长红歌舞团派出了13名选手参加考试。“获得演员资质认定后,今后不管到哪里,都可以堂堂正正地演出了。”长红歌舞团演员苟峰高兴地告诉记者。 

  如今,在长红歌舞团的带动下,泸县农民演艺中心招牌更响、市场更广,已从泸州辐射到了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等周边省市。“一个散兵再优秀也很难取得胜利,必须集团军作战。”吴绍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