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厅系统11名年轻党员在阿坝州茂县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他们的平均年龄仅32岁,有两位是90后。他们扎根在羌山深处,通过自己学、引领学、带动做,在帮扶一线扎实践行“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用自己的行动为党旗增光,为党的生日献礼。
一是创新开展互联网+学习教育。为适应驻地分散、交通不便的工作实际,经厅机关党委批准,11名驻村帮扶年轻党员成立网络党支部,搭建QQ群、微信群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学习和工作心得,与文化厅机关党委保持在线联系,确保网络党支部学习教育与全厅同频同步。
二是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延伸到基层,面向全体党员开展的机会,驻村干部积极开展党建扶贫。通过走访提醒交心谈心,唤醒和增强部分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鼓励他们争当家乡脱贫攻坚的红色先锋。主动过问驻在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情况,引领集中学习和研讨。对于个别村党支部任期届满的,积极推动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开展换届选举。在下一步规划中,还将针对农村党员建立信息卡,通过建卡管理,夯实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
三是深挖潜力推动帮扶取得实效。一方面主动融入,积极奔走,从当地县委、县政府争取扶贫资金为自己的村修桥铺路建大棚,其中腊普村已筹措300余万元开展村道硬化工作。一方面积极发挥文化系统资源优势,为自己的村寻找文化工作和脱贫工作的结合点、突破口。腊普村组建起“红裹腿”艺术团,常年参加茂县古羌城旅游演出;岩窝村组建“沙朗”表演团队,发展特色旅游;草坪村建起了摄影基地,开展“影像扶贫”项目;耕读百吉村的古碉楼得到专业修缮,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来源:四川省文化厅)
上一篇: 四川成都博物馆单位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 |
下一篇: 四川省文化厅三举措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