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抢抓机遇趁势而上 四川向着文化和旅游强省大步迈进
发布时间:2019-04-02 10:00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9-04-02

  近期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倾力打造的文化旅游新品——“夜游锦江”项目陆续亮相。只见东门码头两岸沿线以杜甫诗作《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创意原点,呈现出一幅河中“长卷”;合江亭畔,由多场演出组成的永陵《伎乐·24》穿越千年而来,24位乐伎的生动演绎将重现古时蜀宫夜宴的盛景;339电视塔附近的锦江两岸满是璀璨光影,百米长的LED大型投射屏上映出蜀绣、蜀锦等文化元素,让游客们静静地阅读着天府文化和成都故事……

  “夜游锦江”项目只是四川旅游加速文旅融合、不断创新业态产品、实现转型升级的代表作之一。近年来,四川的文化旅游产业从文旅融合、依法治旅、项目建设、市场营销、行业管理、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多管齐下,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并在去年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突出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将牢牢把握各项机遇,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朝着“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昂首前行。

  “量”“质”齐升贡献卓著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四川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旅游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到现在,四川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旅游业已经成为四川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川旅游的快速发展首先体现为产业规模的迅猛扩张。从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首次达到千亿元,到2018年突破万亿元大关,短短10年间,旅游总收入增长达10倍。其中,自2013年开始,四川旅游总收入每年跨过一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速达到22.16%,成为增速最高的产业之一。目前,四川的旅游经济总量已经位列全国第四。

  量变必然引发质变,市场需求也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

  作为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古蜀文明、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在四川交相辉映,“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归来不看水”等美誉不仅早已响彻国内,也吸引着众多境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四川已经把一批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观光产品优势持续巩固的同时,以现代都市、乡村古镇、民族风情、森林湖泊、温泉阳光为依托的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热潮持续升温,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自驾露营、节庆赛事、会议会展、研学旅游、美食购物为核心的传统专项产品备受追捧,以山地运动、低空飞行、养生养老、科考探险、观花观鸟为重点的新兴专项产品异军突起……一大批优质的旅游产品成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产业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四川的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也不断增大。数据显示,2017年,四川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5.8%;贡献税收844.1亿元,占国地税收入15.4%;旅游总收入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达到51.05%。

  作为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在四川已经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的“主力军”。仅是2016年至2018年,四川全省就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县)3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92个、乡村民宿达标户3639个,累计带动130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24.58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93元。全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行政村已超过5000个、带动1000余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受益。

  全域旅游纵深发展

  近年来,四川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的发展理念,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解决方案和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持续繁荣发展,为四川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四川旅游发展进入黄金期——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转变、旅游产品由简单型向综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单一产业发展向多产业联动转变、旅游行业监管由粗放型向智慧型转变、旅游资源布局由点向面转变、旅游发展由“被拉动”向“主动拉”转变,形成了多点多极的旅游发展格局。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为富集,全省旅游长远发展的后劲在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更在此。为助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四川把资源、资金、政策等围绕民族地区聚集起来,实现了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供给全域配套、景区治理全域覆盖、相关产业全域联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开创了民族地区新的发展局面。到现在,四川省民族地区的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三县(马边县、峨边县、北川县)均已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各项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扶持政策的给力到位、工作措施的持续发力正让四川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生着深刻变革。

  随着全域旅游的持续深入推进,四川多极突破、多点发力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得以进一步优化:成都增长极地位得到强化,川西北、川南、雅攀西、川东北四大特色旅游经济区错位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成效日益明显。随着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在全域范围内的深度融合,更多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变得更美更好,群众就业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渐渐摘下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以全域旅游为核心抓手,到“十三五”末期,旅游业将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和客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让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蜀道等五大国际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旅游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全省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到“十三五”末期将达到230万人以上,通过发展旅游惠及的贫困人口占全省脱贫任务的20%以上。

  富民增收成效凸显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四川省旅游部门把旅游扶贫作为“头等大事”,通过多方联动和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协同联动、创新机制、体现担当、聚焦深度(深度贫困地区)”的指导思想下,四川将旅游扶贫列入全省脱贫攻坚22个专项工作之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设立了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等“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创新构建社会化推进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加大制度供给,出台《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带动精准脱贫加分办法》《四川省旅游扶贫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强力推动旅游扶贫任务落实;创新性地把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乡村旅游提升发展、旅游扶贫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四川,各地始终坚持按照抓服务业的方式来抓旅游产业扶贫,按照产业推进的规律、产业推进的逻辑来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全省各地涌现众多旅游扶贫案例,也总结出景区带村、“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能人带户等多种扶贫模式。

  广安市武胜县白坪乡、飞龙镇、三溪镇的29个行政村整体规划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后,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花果种植产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方圆50公里的乡村从形象、功能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唐大姐的家以前破旧不堪,而今却是“门前瓜果香,门后树成行”。由于种植的果树品种多样,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这里赏花、摘果。游客多了,果子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唐大姐一家现在的年收入已经达到数十万元。

  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只见家家户户洁白的外墙上不仅绘有色彩鲜亮的农民画,还有“不比钞票比家教”“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脱贫要靠自己干!”等充满正能量的宣传语。原来,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利州区委、区政府不仅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更创新性地开展了扶志、扶能、树新风的“两扶一树”活动。通过各种接地气的宣传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引导,利州的贫困户们不再“等靠要”,而是变成了主动学技术、争相搞产业的新型农民。

  旅游扶贫正让四川的乡村发生着巨大变化——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归巢”创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四川的旅游扶贫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力量,不仅美了村、富了民,还优化和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有力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成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动能。

  多元营销舞动全球

  去年12月,成都通过海外版抖音平台——TikTok,在大熊猫海外生活的公园所在地以及直航成都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发起了大熊猫视频挑战赛,吸引了全球网友的“疯狂”参与。短短半月间,招募视频的总播放量已经超过5800万次,各国网友先后上传了8万多部小视频,总计获得400多万点赞,让成都旅游再次成为全球焦点……

  的确,产品做得好,更要卖得好。要让全球游客对四川“心动”,宣传营销至关重要。

  近年来,四川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请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的营销举措,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四川旅游热”,不仅为四川省旅游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向全世界进一步展示了西部中国的无尽魅力和改革成果。

  近年来,“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和“川菜名馆与四川美食之旅”全球旅游营销活动先后走进了尼泊尔、澳大利亚、印尼、西班牙、塞浦路斯、瑞士、捷克、奥地利、美国、泰国、柬埔寨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让全球游客日益深刻地了解到四川。

  依托直航航线,四川针对直航城市采取“两点一线、全程营销”的举措,先后在莫斯科、布拉格、首尔、墨尔本、台北等地设立了旅游境外营销中心,这使得四川旅游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候鸟营销”升级为“驻地营销”,有效实现了旅游营销的常态化与精准化。

  “请进来”被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四川先后邀请了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全球各地的近百个批次的旅行商、媒体、旅游达人等前来考察、踩线、采风,通过他们各自的渠道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推广,有效扩大了四川旅游的全球影响力。

  在狠抓境外营销的同时,四川对境内旅游市场的宣传也丝毫没有放松。近年来,四川省与大香格里拉、丝绸之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旅游营销联盟机构各成员单位不断加强合作,通过落地推介、媒体投放、奖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持续巩固了境内客源市场。

  务实创新的营销工作收到显著成效,成为四川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力保障。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四川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同比增长13.3%,四川旅游由此历史性地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载入历史的一座“里程碑”。

  抓住机遇趁势而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四川旅游业建成万亿级产业集群之后,向着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重要一年。“大势所趋、正当其时、大有可为”,这是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今年1月的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联组讨论会上对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的概括。诚如彭清华所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的文化旅游产业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而且已经明确了路径。

  按照工作计划,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在成都召开四川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以此为载体强力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并借此建立四川省委、省政府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平台和重要机制。今后,四川将采取市(州)申办制,每年在全省各地轮流召开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

  “天府旅游名县”的创建和评定是四川今后一段时期内以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新引擎。前不久,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四川省以“两办”名义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县域旅游发展的文件。《意见》为“天府旅游名县”明确了财政奖励、资金支持、土地政策、贴息贷款、人才培养、干部任用等多项重大利好政策。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实施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主战场,旅游产业则是加快文化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生力军。通过“天府旅游名县”的创建,四川未来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真正促进四川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意见》印发后,四川全省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目前已有90余个县(市、区)申请创建,约占四川省区县总数的一半。

  此外,四川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尽快建成产业发达、产品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安全有序、市场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将推动实施文化旅游强企战略,不断壮大市场主体,让多层次的文化旅游企业进一步繁荣文化旅游市场;将开展四川旅游“品质革命”,推动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将着力培育四川文化旅游新兴业态,推动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深化四川文化旅游国际化布局,推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总而言之,面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四川已经铆足了后劲,正朝着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