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群众文化也讲究品牌
发布时间:2023-09-25 08: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9-25

  9月13日,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大会首次发布“群众文化活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公共文化新空间”3类69个全国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案例,同时展示四川省部分优秀群众文化品牌。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下,众多优秀群众文化品牌以及民间文化艺术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与实践。

  品牌活动让群众感受多元文旅生活

  今年7月20日至8月30日,2023年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举行。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时隔8年再次举办全域火把节系列活动。此次惠民活动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周周火把节、广场舞展演、精品剧目展演、彝族传统选美比赛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尽情体验和感受彝族特有的文化。

  为期40天的活动,凉山全州各县分点错时燃起了文化旅游的“火把”。7月22日晚,“乐动盛夏夜·星回建昌城”主题活动在西昌建昌古城大通门广场开演,喜迎第一波来到西昌的游客。8月9日,展示民族歌舞、传统竞技、民族美食的安哈镇第十三届民俗文化节暨火把节活动在长板桥村举行,进一步推动安哈镇农文林旅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此外,西昌市还先后举办了火把狂欢体验、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彝族传统选美比赛、月亮女儿选拔大赛、大凉山美食大赛等重量级的群众文化活动,建昌古城、大石板古村等多个点位人山人海……据不完全统计,火把节期间,西昌市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94.46万人次。凉山彝族火把节成功入选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案例”。

  同为入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案例”的成都市成华区天府银杏文化艺术周已经连续举办6届,成为当地群众体验多元文旅生活的有效载体。作为成华的特色文旅品牌,该活动充分联动省、市优秀演出团体和高校及本土社团、企业和市民群众,通过高雅音乐、潮流音乐、古典音乐、合唱演出、民俗歌舞、非遗体验、情景书画、文创集市等形式全天不间断上演,以沉浸式的演出模式,让演出者与市民、游客实现零距离互动,多元化、多维度地展现成都的城市魅力。

  民间艺术之乡引领地域文化品牌打造

  9月13日至14日,作为本次大会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示范性交流展示活动在成都崇州举办。活动既有项目展示,又有学术交流,凸显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成果与成果转化,向社会全面展示民间文化艺术的深厚根基和美好前景。

  在四川,“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是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民心工程。以崇州为例,自凭借特色民间文化艺术(道明竹编)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来,崇州以传统文化阵地为基础,形成了道明竹编、怀远藤编、廖家根艺、观胜盆艺4条民间文化艺术走廊示范带,极大地提升了民间艺人投身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度、成就感、获得感。同时,打造了“古韵崇州游”“大美崇州游”“非遗崇州游”3条民俗旅游线路,推动传统文化与观光、研学等文旅项目深度融合,形成了艺术点亮乡村、文化延续未来的民间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民间文化艺术也是四川各地政府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有效抓手。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羌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0%以上的茂县近年来将“瓦尔俄足”作为全县重大文化品牌打造。每年五月初三到初五,当地群众以中国古羌城羌文化广场水景观、彩虹云梯为天然舞台,利用羌文化广场、水景观、羌王官寨、歌仙坪、仙龙坪等景点,活态展演敲羊皮鼓、吹羌笛、唱羌歌、跳萨朗舞等羌民族民俗文艺。节庆活动让各民族同胞在共享节日欢乐、增进民族情感的同时,带动了“羌年”“转山会”等文化品牌建设。

  不仅如此,随着四川不断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群众参与热情的高涨和民间艺人的创新创造,也让“千龙千狮闹新春”“百舟竞渡迎端午”“万人赏月诵中秋”等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文化空间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如今,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随意问一个人:“街道最漂亮、最好玩、人气最旺的地方在哪里?”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文化中心”。

  几年前可不是这样。作为成都机车车辆厂的旧地,下涧槽社区上世纪80年代初曾是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生活区,处处都是“老破旧”。变化发生在2018年,按照“拆墙并院、空间再造、保留记忆”的改造思路,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的职工文化活动场地摇身一变成为“院坝文化”空间。根据工业文化内涵与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改建的全新文化中心,不仅拥有小型室内演出空间,还设置有乡愁故事馆以及手工、剪纸、烘焙、太极等活动功能室。纳入成都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灯光球场如今也成了辖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成为近年来各地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格局的重要手段,四川尤为重视。2022年底,四川确定25个展示当地文化底蕴、顺应群众当下文化需求的空间入选2022年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项目“优秀空间”名单,就此开启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共建新时代”。

  其中,作为全国首家设计艺术类私人博物馆,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近年来坚持引进大量优秀的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相继举办了“合生”艺术装置展等大型展览,让国际文化“嵌入”群众生活;实现了攀枝花全民间投资并免费开放公益书院“零突破”的含章书院与省、市6家图书馆形成联合开办机制,开启了民营与公共图书馆、高校的图书通借通还;来自广元朝天的麻柳刺绣传习所通过农民夜校、特色技能班,组织留守贫困妇女学习麻柳刺绣技艺,形成了抱团传承、规模生产、市场营销的发展模式……

  “公共文化优秀空间的评选,发展发掘并树立了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样板案例,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平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按照省政府相关要求,打造建设100个优秀空间,通过树立典范、聚焦资源,持续不断地推动文化设施优化布局和空间提升。(付远书)